第(1/3)頁 眾人吃著清清白白的飯菜,都覺得不錯。雖然沒有魚,但眾人也不是沒有吃過苦的人。 尤其是崔秀寧,感到這粗茶淡飯?zhí)貏e香甜,吃的眼淚汪汪的。 李洛吃完,李沅很乖巧的主動給他和崔秀寧端茶。 每月二十貫錢? 寧海州達魯花赤? 什么? “既然縣衙不用你們,那就給本官當私幕吧。本官乃寧海州達魯花赤,可以征募你兄弟,每月二十貫錢,如何?”李洛終于挑明。 崔氏兄弟這樣的人,正好是他和崔秀寧缺少的政務(wù)幫手。 李洛如今麾下有不少具有武將之姿的人才,可文才,卻一個都沒有。海東的林必舉,還不算真正的心腹。 可以一用,以后有驚喜也未可知。 這兩人,起碼是有些才干的,絕對不是草包。 一番試探下來,具體才干先不說,起碼這對兄弟的心涵養(yǎng)、思維表達,讓他感到滿意。 當然,如果兩人真有才能,那就最好不過,剛好收入囊中。有崔秀寧在,兩人的忠心也更有保障。 李洛如此財大氣粗,根本不怕養(yǎng)兩個閑人。 大小崔極可能是崔秀寧的先人,李洛哪能放任他們不管,讓他們在這吃苦?當然是要帶回去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實已經(jīng)通過李洛的考驗了。 大小崔不由患得患失起來。 看來,這官人之前的“混賬話”,多半是試探自己兄弟了。 所以,他都做好了準備接受李洛的“考驗”。 他其實此時已經(jīng)反映過來了。這個官吏,可能會征募自己。如果真是那樣,倒也是一條出路。 大崔苦笑:“草民雖然懂些實用的小道,但并無門路。縣衙鎮(zhèn)守官人和縣令,如何肯用?” 李洛點頭道:“原來如此。那這就是實干之才了,為何不到縣衙應(yīng)募幕僚文書?” 小崔說道:“小人也只不過懂些地理,水利,算術(shù)而已。” 大崔淡淡道:“小人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平最看雜書。不過于農(nóng)事,律法,兵事,算術(shù)都有所涉獵罷了。 “明事理,知榮辱,懂興衰,好大的志氣啊。”李洛呵呵笑道,“那不知賢昆仲最明什么事理呢?” “小人讀書,只為明事理,知榮辱,懂興衰。至于科舉做官,小人何德何能,安敢作此奢望。”大崔仍然不軟不硬的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