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崔秀寧道:“李揚是個細心謹慎的人,不然我也不會派他臥底蒲家。臥底蒲家,真的是比臥底皇宮還難。但是,我也不敢確定密道出口就在那里,我給出七成的概率吧。” “你覺得,出道口在那宅院的可能有多大?我們必須要確定出口的具體位置。”李洛問崔秀寧。 但是,光憑這點,也不能就此斷定地道出口在海邊宅院。 這顯然有點反常。 住得起大宅院的,當然不是普通百姓。怎么可能愿意在海邊建宅子?不怕海盜打劫么? 這個時代,可不是后世,講究什么海景房。哪怕是靠海吃飯的漁民,也不愿意直接住在海邊。 李洛覺得李揚的判斷很有道理。 所以,李揚干脆借故出城,在蒲家私港觀察,他推斷出海邊的一座宅院,應該就是出口所在。 但蒲家是海獠出,至今還是大海商。蒲家的商船很多,私港應該也很大。只曉得地道出口在私港,還是沒有用處,太寬泛了。 李揚只是從蒲壽庚兒子口中分析出蒲家有地道通往城外港口,不是水師軍港,而是蒲家的私港。 有些報,壓根不需要對方直接說出來。 比如,只要對方說出類似“哪怕賊軍破城,或城中百姓造反,我蒲家也能順利出城,在港口上船出海。”這樣的話,李揚就能得到報。 以李揚的聰明,他甚至不需要蒲壽庚兒子說出“地道”這兩個字,只要對方話中暗藏了地道的存在,他就能推測蒲家有地道。 李揚聰明就聰明在,他不是從老巨猾,狐疑善變的蒲壽庚上突破,而是從他兒子上突破。 所以,密道的存在,必定是蒲家的高度機密。但是,修建一條七八里長的地道,這工程不可能小,蒲壽庚無法瞞住自己之外的所有人,起碼他的至親和極少數心腹是知道的。 但是,雖然密道是一道保命符,卻也可能是個催命符。如果敵人知道通道的存在,并且找到通道的出口,直接從通道攻入蒲家大宅,那泉州堅城,蒲家高墻,就全部成了擺設。 蒲氏這樣作惡多端又富可敵國的大家族,在宅內暗修秘通城外的地道很正常。萬一城中變亂,或者有強敵破城,蒲家就可用密道將族人和財富轉移出城,上船出海逃走。 關于地道的報,是這一整份報中最核心的內容。 李洛看完,笑著對崔秀寧道:“你這學生很不錯,竟然能搞到蒲家有地道的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