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45、346節(jié) 回國獻(xiàn)俘…久別重逢-《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3)頁

    李洛極力壓抑自己的激動的緒,問道:“這上面寫的,都在伊勢神宮?保存如何?”

    龜山的笑容比哭還難看,“都在伊勢神宮,保存也完好。可惜,如今關(guān)東大戰(zhàn)連綿,伊勢神宮一旦被毀,就完了。”

    李洛深吸一口氣,“這些都是徐福帶來,如此來,徐福真是你們的神武皇?”

    龜山無奈的點頭承認(rèn),“正是神武皇。”

    李洛為何激動難抑?因為,這卷紙是一份書單,上面記載的書籍名錄,其中有幾十種是失傳的先秦古籍!

    始皇帝焚書坑書,尤其是項羽火燒咸陽宮,焚毀了大量先秦古籍。可是其中很多,被居心叵測的徐福帶到了國,逃過了焚毀的命運(yùn)。

    史書記載,徐福率領(lǐng)童男童女,帶著《三墳》《五典》等典籍,來到國。

    書單中記錄的每一個典籍,拿到后世都是價值難以估量。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歸藏》、《虞夏書》、《書經(jīng)》、《樂經(jīng)》、《五星占》、《黃帝外經(jīng)》、《魯班書》、《山海經(jīng)》、《六韜》、《太公符》、《梼杌》等等。

    數(shù)十種書,在中原要么早就失傳,要么缺失嚴(yán)重,要么是偽作,要么被篡改。

    就《書經(jīng)》吧。后世流傳的只是殘本加偽作。真本在焚書坑書時遭到劫難。一個叫伏生的人,冒險將半卷《書經(jīng)》藏在墻壁里,終于保存了《尚書》的一部分。

    漢朝建立后,劉邦數(shù)次下令民間進(jìn)獻(xiàn)《書經(jīng)》,企圖完善伏生的殘本。可是,竟然沒有了。整個大漢朝,都湊不齊半部《書經(jīng)》。

    其他很多典籍,更是徹底失傳,連殘本都沒櫻比如六國官史,全部被毀。可龜山這份書錄中,赫然包括楚史《梼杌》在內(nèi)的六國官史。

    更讓李洛高心是,連夏朝史書《虞夏書》都在。

    倘若這些典籍全部拿回來,那等于是完善了華夏上古時代的歷史記錄,不但最少能將華夏信史上溯數(shù)百年,還能發(fā)現(xiàn)更璀璨的上古文明。

    “這些典籍,你們沒有抄錄么?”李洛問道。他覺得很奇怪,倘若這些典籍在國,那么國上層為何不見流傳?

    龜山道:“這些書簡典籍,都是神武皇帶來的神物,一直秘藏千余年,嚴(yán)示人,遑論抄錄了。再,竹簡中的文字,各不相同,世代幽遠(yuǎn),大多不識得。”

    李洛明白了。一是屬于神物,除了皇之外壓根不讓看。二來大多數(shù)文字看不懂。

    那么后世為何國沒有這些書了?伊勢神宮在后世可是開放了啊,真有這些寶貴的典籍,信息化時代,不可能外界不知道。

    很簡單。因為伊勢神宮歷史上多次發(fā)生火災(zāi),南北朝和戰(zhàn)國時代,又多次面臨兵災(zāi)匪災(zāi),應(yīng)該都沒有保存下來。伊勢神宮本,也重修過數(shù)次。

    國歷史胡編亂造很嚴(yán)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史料大多沒有保存下來,只能編造。比如神武皇,按照國史書,和孔子大概處于一個時代,不可能是徐福。可是龜山親口承認(rèn),神武皇就是徐福,那么就比孔子晚了好幾百年。

    后世國人不承認(rèn)徐福是神武皇,當(dāng)然是出于自卑和自傲心理。可是偏偏越來越多的證據(jù),指出徐福極可能就是第一代皇。

    其他不,就是國的語言“哈依”,就和先秦時代的“嗨”發(fā)音相同,意思也一樣,很多單詞都是。大量證據(jù)都明初創(chuàng)時期的國,語言風(fēng)俗和秦國齊國很是相似。

    “這份書單,是上次你最后一次祭拜伊勢神宮時,拿出來的吧?你當(dāng)時為何不?”李洛很是不滿。如今在西歸的海上,重回本州伊勢神宮去取典籍的話,來回要多耽擱兩功夫。

    龜山苦笑道:“本來,在下是想將書單帶走,獻(xiàn)給大元朝中的漢官大臣,讓他們替在下在美言。可是為了姈子,就只好獻(xiàn)給將軍閣下了。”

    為何不直接獻(xiàn)給忽必烈?因為在龜山看來,忽必烈是夷狄蠻人,怎么可能對這些古籍感興趣?不定一把火燒了。獻(xiàn)給朝中漢官文臣,才最妥當(dāng)。

    事實上,他真是冤枉或者看忽必烈了。忽必烈倘若得到典籍,當(dāng)然不可能太當(dāng)回事,但絕對不會一把火燒掉。這點氣量,忽必烈還是有的。

    原本他也不愿告訴李洛,可是現(xiàn)在關(guān)東的仗越打越大,他擔(dān)心伊勢神宮很快就會被毀,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所以干脆為了姈子,獻(xiàn)給李洛。一來可以周全姈子,二來這李洛是高麗世族,不可能對古籍不感興趣,更不可能付之一炬。三來,不定還能得到李洛的關(guān)照。

    李洛懶得在和龜山廢話,直接喊道:“來人!”

    “在!”

    “傳令!,返航本州,登陸伊紀(jì)半島!”

    “諾!”

    已經(jīng)快到對馬島的船隊,立刻返航,前往本州關(guān)東。這些寶貴之極的孤本典籍,李洛一定要得到。

    這些東西在手,到時他一旦起兵,就是毫無爭議的華夏正統(tǒng)。這是比傳國玉璽更牛叉的無價之寶。

    臘月十九中午,經(jīng)過三航行的船隊來到伊紀(jì)半島。由于伊勢神宮離海岸只有數(shù)十里,黃昏的時候,李洛就率軍再次來到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見到大軍,都感覺大難臨頭,等到龜山父子出面,神官們才略微放心。

    此時的伊勢神宮,還只是皇家族的私廟,就連里面的神官,都是宗室子弟。

    在皇的要求和李洛的迫下,藏在御本地宮中的大量竹簡典籍,終于被心的搬了出來。

    由于保存得當(dāng),又幾乎無人翻閱,古簡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悠久時光,品相仍然完好。

    李洛拿起一卷沉甸甸的竹簡,上面的麻布書袋上寫著篆體字是:《黃帝外經(jīng)》。

    李洛心翼翼的打開,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厘方大的刻朱漆大篆。雖然朱漆氧化變色,但因為是刻文,所以還很清晰。就連編簡的麻線,也沒有全部朽壞。

    又看了看《書經(jīng)》等書,發(fā)現(xiàn)只有少部分是篆,其他都是大篆,而且大篆的文字,也不盡相同。

    李洛不是古文字家,他只能認(rèn)識十之一二的文字。但他相信,中原一定有研究古文字的大儒。

    這些典籍,李洛親自監(jiān)督親衛(wèi)們打包裝車,輕拿輕放,非常心謹(jǐn)慎。

    等到近千卷竹簡被搬上馬車,云瑞才松了口氣,三九的竟然出了一冷汗。

    李洛連夜趕路,下半夜到了海邊,即刻揚(yáng)帆起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田东县| 镇赉县| 呼和浩特市| 客服| 沂源县| 鸡东县| 齐河县| 朝阳市| 罗江县| 金沙县| 中卫市| 丹寨县| 武胜县| 科技| 庆元县| 灵璧县| 观塘区| 公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珠海市| 绍兴市| 长子县| 平乡县| 同心县| 长顺县| 彝良县| 台北市| 靖江市| 瑞丽市| 云梦县| 新野县| 新干县| 楚雄市| 贡嘎县| 措美县| 开平市| 云霄县| 麻栗坡县| 武穴市|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