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整個仁壽殿,都沉浸在凝重的氣氛中。 陳光啟道:“如今瘴癘已起,蛇蟲橫行,元寇必定水土不服。只要能拖到六月,再主動出擊,元寇必敗無疑。” “臣弟以為,不宜再和元寇正面對決,而是避而不戰,擾騷其后方,令其疲于奔命。” 平章黎文休反對道:“太尉此言不妥。太上陛下,越中百姓并未疏散,也不能疏散,上千萬畝水稻也搬不走。倘若我軍避而不戰,那元寇就會將兵峰轉向百姓,甚至大肆屠戮啊。沒了莊稼,不打也會餓死。” 陳晃道:“越中抗元大略,昭文王已有對策。” “昭文王認為,一是授權各地王侯豪族,令他們招募鄉勇,訓練團練。” “第二,依托洪州、快州、龍興州、安暹州四個城池,憑借四城之間的山林,組建洪安防線。將八成以上的兵馬,放在洪安防線。” “第三,令越中百姓抓緊遷徙入山,放棄鄉村。鄉勇進入城池固守。而越中春稻,必須要搶先收割帶走。不能毀掉,更不能留給元寇。” 陳光啟皺眉道:“春稻最快要到四月底收割。按照老六的意思,洪安防線要抵御元寇一個半月,才能掩護百姓搶收莊稼。能做到么?四城之間雖多山林,但四城連綿兩百里,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守住?” 黎文休道:“怎么守不住?雖然江北大敗,可抽調三十萬大軍固守二百里防線,還是能做到的。元寇擅長騎兵,但說起山林之戰,怎會是大越對手?要是打得好,不但能掩護百姓搶收糧食,甚至反敗為勝也不難。” 眾人紛紛討論之后,認為連接四個城池,憑借山林險地構建洪安防線完全可行。 洪安防線的西端,是大山。洪安防線的東邊,也是峻嶺。元軍很難從兩邊迂回,只能從四個城池之間通過。 至于東南沿海,多是叢林沼澤,元寇就是從海上登陸,也難以逾越。 而四個城池呈菱形分布,互為犄角。城與城之間,叢林密布,還有沼澤。就連百姓,也以“林中人”為主。 這個地區,當然也有可供騎兵馳騁的小塊平地,但并不多。只要搶先扼守這些有限的小平地,就能遏制元寇騎兵。 四城之間的官道,山道,全部在險要處設重兵扼守。 如此一來,元寇要通過洪安防區,要么必須攻城,要么必須鉆林子。 要攻打駐守重兵的城池,勢必傷亡慘重。而倘若鉆林子…叢林中可是越軍的天下,元寇路線又不熟,勢必不是越軍對手。 “好!那就這么定了!傳旨,盡調大越兵馬,發三十萬大軍構筑洪安防線!洪州、快州等四城各駐兵馬四萬,其余兵馬扼守要地,入林阻擊元寇。一旦某城被攻,其他三城就發兵救援!” “傳旨,令各地王侯豪族招募團練二十萬!講武堂武生全部停課,分到團練軍為官長!” 陳晃立刻下達了圣旨。 “遵旨!” 很快,越中的兵馬全部調動起來,奔赴洪安防區。 安南的所有重兵集團,全部抽調到洪安防線。整個越中平原已經極度空虛。 然而陳朝君臣想不到的是,元軍竟然有了幾萬新越軍,帶路黨多多,絕對不會不熟悉道路地形。 他們更想不到的是,南邊的占婆國,和西邊的哀牢國,也要出兵趁火打劫。 ………… 安南構建洪安防線時,李洛正在渡江。到了三月十九,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十幾萬大軍,以及戰馬物資等才全部渡江。 三月二十日,元軍到了江南的第一個城池:勞河城。 勞河城西不到十里就是叢林,城東數里是海岸,位置同樣重要。但對于越軍來說,防守勞河城已經沒有意義,就被越軍放棄了,成為一座空城。 周圍的農田水稻還沒有熟,也就沒有收割,但百姓都已經逃入西邊的叢林。 李洛進入勞河城,對眾將說道:“這個勞河城,便是江南大營所在之地。” 江南大營作為剿殺安南的樞紐之一,李洛絕對不會放棄。今后這里也是糧草物資的儲存地。 也速迭兒道:“大將軍,以此為江南大營,那大軍不去越中平地了么?” 李洛道:“當然要去。不過本帥以為,安南必定會調集重兵,利用山林水澤和城池構筑方向阻擊,拖到春稻成熟。所以,我軍必須要摸清動向,再定下方略。” 這一點并不難猜,李洛看的很透徹。紅河平原的莊稼毀了,整個安南就指望越中平原的糧食。越中的春稻,就是安南的生命線。 如今距離春稻收割只有一個多月了。越軍為了保護即將成熟的越中水稻,必定要構建一個巨大的方向,起碼堅持到莊稼收割。 等到春稻收割,安南軍民有了糧食,才能放心大膽的撤入山林,不慌不忙的和元軍打游擊。 李洛當然不會讓越中百姓成功收割糧食。這些糧食,他也想要。當然,不是通過元軍的手拿,是通過唐軍的手拿。 利用元軍調動越軍,逼迫越軍構建這個巨大的防線。那么越中平原地區就空虛了。 這樣,如果占婆軍隊突然從南邊襲擊,空虛的越中怎么抵擋?如此一來,越中的糧食,他就能狠狠吃一口。 唐國起兵的糧食儲備,就能補足。 滅安南、廢占城、耗元軍、挖騎兵、搶錢糧、騙軍功、練唐軍、抓奴隸,這一箭八雕的大戰略,就是征南大將軍李洛該干的事。 這個戰略環環相扣,布局宏大,謀劃千里,乃是李洛和崔秀寧、文天祥、顏鐸聯合研究出來的策略。每個步驟,都經過算計,再通過情報配合,按部就班進行。 端的是便宜都占盡,片葉不沾身。 如今,這個計劃才剛剛開始。 “勞河城留守五千騎兵,五千步軍。本帥親率大軍南下!”李洛傳令。 三月二十一,李洛率領十萬元軍,四萬新越軍,共十四萬人,迤邐南下。一路上,安南百姓望風而逃,只留下村莊和沒有收割的莊稼。 根本不需要李洛下令,蒙古騎兵就縱馬踐踏稻田,沿途所有快要成熟的莊稼,都毀于一旦。 李洛根本沒有阻止。 來不及逃走,或者被蒙古騎兵追上的安南百姓,一律死于彎刀羽箭之下。蒙古軍隊為了泄憤,極其殘忍,幾乎見人就殺。甚至,蒙古軍隊逼迫新越軍屠殺安南百姓,如同繳納投名狀。 大軍行軍百里,被毀的稻田數以萬計,被殺的百姓也有近萬。 二十二日黃昏,元軍來到一個叫范家集的大市鎮。奇怪的是,范家集還很熱鬧,這里的百姓竟然沒有逃亡。 怎么回事? 原來,范家集有一個聞名安南的大寺廟梅煙寺。陳朝時期,佛教在安南地位還很高,陳太宗時期定安南寺廟為大中小三等,而梅煙寺就是一等大寺廟,屬于竹林禪派。 梅煙寺也是富得流油的大莊園主,周圍數十里方圓的土地、莊園、商鋪,多半是梅煙寺的產業。 今日是一個大德高僧講法,吸引了四五千百姓匯集梅煙寺外的廣場聽法。 看到大隊元軍出現,數千百姓雖然戰戰兢兢,可是看到臺上的高僧衍慧仍然鎮定自若的侃侃而談,信眾們便安心不少。 “……眾生頭上,乃有四座大山。曰生、曰老、曰病、曰死。是以,學禪虔修,乃超苦海、渡迷津、越四山……” 衍慧對元軍視若無睹,他寶相莊嚴的端坐法壇,口出蓮花,氣定神閑,似乎置身化外。 李洛向越軍降將問明情況后,沒有管這老和尚是不是講法,他將此事交給也速迭兒,只有一個要求:輸糧十萬石,銀十萬兩。以為軍資。 十萬石糧食,十萬兩白銀當然是很大的數目,但李洛肯定梅煙寺能拿得出來。 很快,越軍降將吳厄,就在也速迭兒的差遣下,硬著頭皮來到高僧衍慧面前。 吳厄是認識衍慧的,衍慧自然也認識吳厄。 所以,當老和尚看到吳厄竟然和元軍一起出現,而且剃發留辮,頓時眉頭微微一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