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71、472節 四道詔書-《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3)頁

    唐國公的元旦國詔,共有四道。

    第一道國詔:編練農兵五萬,選民間青壯充任,協防海東。授予農兵軍號為唐勇軍。唐勇軍農閑訓練,配備藤甲長矛。唐勇軍每縣一旅,以縣尉為旅帥。

    群臣都是心知肚明。編練五萬農兵為唐勇軍,目的是用來防守海東。一旦起兵反元,勢必要出動傾國之兵。海東最多留個萬兒八千兵馬駐守,兵力就很空虛。有了這五萬唐勇軍就不同了。

    第二道國詔:正式以改良過的天道教為國教,明確以陰陽太極符為教徽。信士可佩帶木制陰陽太極牌。于天道閣之下,設立傳道院,置傳道天師一員,傳道士若干。以此傳播華夏道教,弘揚天道,教化蠻夷。

    詔書還明確,道教至高之神是昊天上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天道真理。但昊天上帝顯化萬物,無處不在,并無具體神像。太上老君只是昊天上帝在世間的一個化身,所以太上老君代表昊天神,但昊天神不是太上老君。

    祭祀太上道君,就是祭祀上蒼,也就是昊天神。

    而伏羲女媧,炎黃二帝,都是昊天上帝的意志孕育而生,用來繁衍教化萬民的神子,也就是天子,同時也是華夏祖神。

    孔孟代表文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教化百姓的圣賢。所以,孔孟發揚的儒教,是天道的分支。

    關岳代表武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保障教化、誅惡除魔的圣賢。所以,關岳發揚的武道,也是天道的分支。

    魯墨代表格物致用之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進步文明,探知真理的圣賢。所以,魯墨發揚的物道,也是天道分支。

    程朱代表的理學,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規范人心,正本清源的哲人。所以,程朱發揚的理學,也是天道的分支。

    那么,華夏道教就是分層次神格崇拜。從上到下是昊天上帝,炎黃始祖,后世天子,孔孟關岳魯墨。

    無論是文士,武士,匠士,還是諸色百姓,全部納入天道的規范之下,成為天道信士,有所敬,有所畏,有所持,有所信,有所愛,有所惡。

    只有信奉天道,各安其位,修持自身,才能達到“君子大人”的境界,從而氣運加身,天道護佑,精神長存。否則,便是卑賤愚昧之小人。

    這套嚴密的理論,全部是在李洛授意下,由天道閣國師鄭思肖搗鼓出來的。對道教的本質并未顛覆,只是做了系統的規范完善。最大的改變,就是納儒為道,使得儒教不再和道家分庭抗禮,而是成為道的一部分。

    為此,精通道家經典的鄭思肖,還在李洛的要求下,編寫出一部道經。

    的理論學說涵蓋了詔書規范的內容,還規范了道家的祭祀儀式,禁忌,組織。同時為了宣揚推廣,還夾雜了大量的寓言和故事,從而具有了強烈的趣味性。

    李洛看了后非常滿意。他要求鄭思肖把和、、、一起,合稱“五經”,作為道教的五大經書。當然,為首。

    但是,由于總結性和趣味性,規范性最強,又最簡易通俗,李洛要求將作為普及推廣道教的第一經。

    道教為何難以普及?原因就是沒有儀式感,形式表現不足,缺乏嚴密體系的約束。第二,就是經書太多,經文往往精微深玄,不易為普羅大眾理解。

    李洛還利用從日國找回的華夏古籍,讓鄭思肖編寫,將華夏上古傳說以及全部容納入。諸如盤古,伏羲,女媧,炎黃二帝,蚩尤,夸父,后羿等等,全部融會貫通,構建完整的道家神話體系。

    然后,將道家神話和華夏神話等同起來。

    最后,還要求將與華夏信史做一個銜接。

    這個工程很大,又不能太明顯的生搬硬造,所以鄭思肖還沒有動筆。好在,從日國找回的古籍,包含了很多上古神話傳說,可以作為神史的素材。

    第三道國詔:以藍底龍鳳呈祥旗為唐國之旗;以龍鳳呈祥圖為公室之徽;以黑底浴火鳳凰旗為軍旗,以武穆王為軍歌;以日月星辰圖為洛寧社之徽。

    第四道國詔:以臘梅為國花,以梅花圖案為武士徽章,喻示高潔無畏;以耕牛牛為國獸,以牛耕圖為文士徽章,喻示忠謹勤懇;以鶴為國鳥,以飛鶴翔日圖為匠士、格物士、煉丹士徽章,喻示智慧靈知。

    這四道詔書,除了第一道是實事外,其他三道全部為“虛”。看似多此一舉,但李洛和崔秀寧都很清楚形式美學的重要性。

    這其實是強化共同性,凝聚力,自我認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临潭县| 五河县| 和静县| 伊金霍洛旗| 星子县| 和林格尔县| 桐梓县| 崇左市| 南丰县| 伊川县| 萨嘎县| 横山县| 宜良县| 铜梁县| 若羌县| 吉水县| 育儿| 屏边| 乐清市| 四平市| 阿瓦提县| 延津县| 普安县| 和硕县| 邻水| 潮州市| 棋牌| 白山市| 密云县| 祁门县| 清苑县| 田阳县| 资源县| 社旗县| 陆河县| 唐山市| 武隆县| 辽源市| 沾益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