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在李洛乘勝擴大戰果,收復杭州路十一州縣的同時,已經占領慶元城的陳淑楨,也迅速鎮壓了慶元城中民憤極大的官吏豪紳。 南路唐軍同樣繳獲了大量的錢糧,并發布告示,宣稱奉唐國公之命,將豪紳巧取豪奪的的土地,分給貧民百姓,并解放劣紳漢奸們的奴隸。 消息像是長了翅膀般,飛快的傳向浙西,浙南。聽到消息的百姓歡呼雀躍,一片歡騰。而各地官府和豪紳大族卻咬牙切齒,一邊發信各處求援,一邊火速編練鄉兵,招募青壯。 四月十七日,剛剛占領慶元城一天的陳淑楨,就已經收到李洛席卷杭州路的消息,陳淑楨立刻按照計劃西征。 她留下一萬兵馬鎮守慶元城,親提三萬大軍和五千日國軍奴,攻打建德路。 經過臨安和慶元數次大敗,江浙元軍折損近十萬,只剩下六七萬兵馬分散駐守在浙西,浙南,集慶等地。 這損失的十萬元軍雖然幾乎都是漢奸軍,但戰力不俗,絕對是一支強大的力量。可是短短一天之內,就在唐軍的攻擊下覆沒。雖說也有元軍中計的因素,但仍然說明唐軍戰力遠勝江浙元軍。 這讓得知消息的元廷官員豪紳,對“叛軍”的強大充滿了恐懼。 剩下的七八萬江浙元軍,因唐軍行動迅速,而無法及時救援臨安和慶元,等到臨安和慶元失陷,他們就只能固守本地,等待外省援軍了。 然而,周邊各行省元軍雖多,暫時卻根本無法救援江浙。 隔著長江的河南江北行省,坐擁近十萬鐵騎,以及近十萬漢軍,精兵幾達二十萬,卻無法過江。只能眼睜睜看著江浙大亂。 江浙之南的福建行省,本來也有五萬漢軍,卻因為福建白蓮教李節造反,自顧不暇。李節本來就是元軍將領,麾下一萬漢軍,他一造反,加上數萬白蓮教青壯,竟然和福建平章打的難分難解。 江西行省元軍也有近十萬,其中還有完哲都的三萬騎兵,實力很強。然而,江西中北部被黃華和白蓮教占據,兩方現在已經攜手,合眾十幾萬,共抗江西元軍。完哲都一時也很難抽身。 湖廣行省元軍數量更多,實力更強,還不算轄地內的土司蠻軍。可湖廣元軍一半被張弘范率領去了廣州路,鎮壓趙良鈐的廣州小朝廷。另一半,正在忽都帖木兒的率領下,鎮壓白蓮教總佛主、“大梁皇帝”蕭隱。 南方現在有四路反賊,幾個行省的元軍都忙得很啊,哪里有暇來江浙鎮壓李洛叛軍? 再說,叛軍來勢迅猛,外省元軍就是能抽開身,也趕不及。 所以,江浙的剩余元軍就悲催了。他們幾乎都是漢奸軍,騎兵很少,如何對付唐軍的新銳火炮? 于是,許淑楨僅率三萬多兵馬,就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她見浙西元軍兵少,干脆大膽的兵分三路,每路萬人。一路西攻建德路,一路攻打臺州路,一路攻打婺州路。 元廷州縣官府,概莫能當。 許夫人嚴格按照李洛的政略善后。唐軍每占領一個州縣,就張貼安民告示和征元檄文,處死罪大惡極的官吏豪紳,抄了他們的家財,釋放他們的奴婢,將他們的莊園分配給百姓。 與此同時,每個州縣駐守三到五百唐軍,以慶元節度使為名義,代替李洛任命從海東帶來的鄉村官吏為州縣官吏。 這些人在海東只不過當著鄉村級小官兒,但都識字,也熟悉基層,對唐國治理手段也熟悉,完全能夠替代元廷那些貪官污吏。 江浙中部的李洛和南部的許淑楨進展順利,北路軍文天祥的進展也在意料之中。 有備而來,厚積薄發的唐軍,完全體現出長期職業化訓練的素質。 無論單兵素質,服從性,戰斗意志,指揮,戰略戰術,唐軍都遠在漢奸軍之上。就算數量和裝備,唐軍也占據優勢。 集慶路作為江浙重地,有三個萬戶府,足足三萬兵馬,絕對不少了。 然而,這仗對于集慶路的元軍來說,根本打不了。面對如狼似虎的四萬唐軍,三萬匆匆匯集的漢奸軍,僅僅在江寧城外的龍江關抵抗了一會兒,就在唐軍的火炮齊射轟擊中崩潰。 唐軍騎兵趁勢上岸追擊,一直追到幕府山下,元軍死傷和被俘者,近兩萬人。三個統兵萬戶,只有一個逃了出去。 這群披堅執銳,為元廷賣命,為豪紳所養的男人,根本阻擋不了唐軍。 元軍將領只得收攏敗兵,退入幕府山,根本就是放棄了江寧城。 因為集慶路首府的江寧城,已經城墻半毀,很難作為堅城防守了。 作為古都大邑,江寧城本來就是一座墻高壕深的巨城,加上依山傍水,虎踞龍盤,其實很好守,也是兵家重地。 也正是如此,蒙元滅宋后,就降低了江寧城墻的高度,毀掉了很多城防。因為此城有帝氣龍脈,這么干是為了防止將來有漢人據此城造反。 歷史的吊詭之處,就在這里了。 江寧城已經難守,城中官員當然不會等死。 所以,等文天祥到了虎踞龍盤的江寧城城下,城中官員大多數都已經逃走。 文天祥不費吹灰之力,就率領大軍進了江寧城。同時派出虎古的騎兵,追擊元軍殘軍。 集慶路三萬漢奸軍的大敗,意味著整個江浙的元軍主力,基本被消滅。剩下的幾萬人,除了投降和逃跑,已經無法阻止唐軍恢復整個江浙了。 文天祥進入繁華而熟悉的江寧城,不禁心潮起伏,感概萬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