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93、494節 若君上不王,則奈天下蒼生何!-《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3)頁

    進位唐王?

    李洛看了文天祥一眼,心中有數,說道:“文先生,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他相信,文天祥的回答一定不會讓他失望。

    文天祥朗聲說道:“回君上話,微臣以為,如今足以稱王,也該稱王收攬天下人心,鼓舞漢家士氣。倘若遲遲不稱王,天下人會誤解君上有降元投機之心。甚至,將唐國公和越國公混為一談!”

    李洛聞言微微一笑,他知道文天祥必有后話。

    果然文天祥繼續道:“但,不能眼下就稱王!倒不是顧慮元廷攻打,因為君上稱不稱王,元廷都不會放過我唐。可若眼下稱王,有這件大事牽扯,那練兵和清鄉兩件要務,勢必會受到影響。”

    “是以微臣以為。君上稱王,箭在弦上。但需要再等一段時日,應該在徹底穩固江南,打敗元軍圍攻之后,再進位唐王。如此一來,既不耽誤練兵清鄉,又能從容準備籌辦,還更能彰顯我唐威儀,天命眷顧。”

    李洛聽得不住頷首,他和文氏當真是君臣相契,文氏之言,也是他的意思。

    所謂“緩稱王,廣積糧”當然有道理,但如果李洛照搬這套,那就是刻舟求劍,自尋死路。

    現在不是元末群雄割據時期。那時元廷已經實力大降,只能誰出頭打誰,勉強維持朝廷體面,你不出頭,朝廷就裝作看不見。

    可眼下元廷實力這么強大,蕭隱等幾家義軍眼看就撐不住了,李洛就是不稱王,元廷一樣很快會堅決鎮壓,絕對不會因為李洛不稱王,就放一馬或者緩一緩。

    李洛這樣的“叛臣”,比義軍更讓元廷痛恨,會因為他“低調”就手下留情?

    扯淡。

    在這種情況下,稱王反而會招攬人心,提振士氣,讓百姓看到唐王大旗和元廷分庭抗禮,看到李洛敢于爭天下。

    倘若不稱王,那就是…你連王都不敢稱,莫不是想招安?心懷僥幸?不敢和蒙元撕破臉,還給自己留退路,企圖再當越國公么?

    這樣,不但民心沒了,就是唐軍軍心,也會大受影響。而元軍和反唐勢力會更伽驕狂。

    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再要拒絕稱王,那真會影響大局,不是開玩笑。

    當然,眼下就稱王,時機也不好。文天祥說的時間點,就是最佳方案了。

    鄭思肖說道:“君上,微臣以為,就定下一個吉日。七月九日,大吉。今日是五月初七,還有兩月光景,正適合不過。”

    李洛作為君主,當然不會立刻答應文天祥和鄭思肖,而是肅然說道:“王,名器也,人主亦當重之,豈能擅自枉加。此事,容后再議。”

    所謂容后再議,就是同意了,不反對。那么兩個月后進位唐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文天祥看到李洛同意,就很正式的說出一番話:“君上明睿沉毅,氣宇恢弘,壁立千仞,直上萬尋,嗣南陽之光武,追西岐之周文,高謀遠鑒,卓絕當世,巍巍乎王道也!”

    “君上王之,則順天應命,太平有期,黎民有望。君上不王,則奈天下蒼生何!”

    李洛端坐斂容道:“殷殷其言,寡人具之。”還是沒有明確答應,但意思已經不言自明。

    文天祥也再次施禮道:“君上察納雅言,大善。”

    林必舉,鄭思肖等文臣也一起行禮,鄭重說道:“君上察納雅言,大善!”

    這也是勸進的一個程序了,君臣上下先建立默契,再過一段日子,就是一勸一辭,再勸再辭,最后才會“勉為其難”的接受,正式稱王。

    武將們雖然沒聽到李洛說同意,但也知道什么意思,一個個也都是神色振奮。

    兩個月而已,他們完全等得及。

    酒過三巡,忽然又是一聲驚雷,醞釀了很久的大雨,終于爆發了。

    “嘩啦啦—”

    “轟隆—”

    傾盆大雨狂瀉而下,遠山頓時被大雨遮掩,錢塘江上白水茫茫,不見牛馬。整個望江樓都是水氣森森,侍女們的衣袂都被吹起。

    好一場大雨!

    看到如此大雨,而又無淋漓之苦,眾人都覺得心清氣爽。

    李洛忽然有了一些文思,稍加醞釀,就開口吟道:

    “大雨落錢塘,天水茫茫,望江樓上放眼量。浩蕩風云八萬里,知向何方?”

    “往事溯流光,青史蒼蒼,當年射潮有吳王。趙家天子今不在,看我大唐。”

    這首一出,崔秀寧固然心中好笑,而將領們都覺得君上這詩恢弘大氣,不同凡俗,當真妙的很。

    “君上做得好詩!”

    “好詩!妙哉!趙家天子今不在,看我大唐!”

    將領們紛紛喝彩稱贊,都不是故意拍馬屁,而是真的覺得好。君上就是有才氣啊。

    李洛一頭黑線。我尼瑪…這不是詩,是詞!但真要說是詩,其實也不算錯。

    文天祥等文臣,雖然也稱贊“好詞”,但多少有點言不由衷。在他們看來,這首,實在是過于直白,雖然用了典,卻缺了幽思婉轉之妙。意境,終究差了些

    不過,要說這首詞是下品,卻也不對。尤其是對君主來說,此詞恢弘寥廓,志趣高遠,帝王之氣噴薄而出,以勢取勝,雖無雅趣,卻有真意,也算中上之作了。

    至于為何崔秀寧心中好笑,那就不為外人所知了。

    而作為掌書記的馬致遠,立刻錄下這首詞,標注為:四年五月初七,君上與君臣宴于宋宮望江樓,恰逢大雨,即興而作。

    但這個對詩詞上心的男人,很快又犯了難,他只好站起來問道:“敢問君上,這詞名為何?”

    嗯?李洛聞言一愣,稍加思索便道:“就叫望江樓觀雨吧。”

    于是,馬致遠鄭重錄下:浪淘沙之望江樓觀雨。

    眾人用完了宴席,李洛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就要求他們盡快趕回駐地,開展練兵和清鄉事宜,并特別強調,俘虜可用,但必須要甄別篩選。

    第二天,文天祥等人就各自離開臨安。

    …………

    歸德殿凌虛閣,林必舉等文臣正在向李洛稟報最新的統計賬本。

    “……由于大量人口被豪強隱匿,是以江南真實人口不得而知。微臣得到的,還是前宋德祐元年的戶籍名冊,計有戶口四百八十萬,男女人口一千五百二十七萬。”

    李洛一聽,就忍不住搖搖頭。德祐元年?快十年的數據了,還有什么用?

    林必舉繼續道:“蒙元占據江南后,從無清查人口田畝,全憑地方官員申報,差誤極大。至元十八年,江浙各路的數目,是兩百九十萬,口九百零四十萬。”

    什么?

    這么大一個江南,只有九百萬人口?打死李洛他都不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荔波县| 三江| 汨罗市| 邵阳县| 建德市| 兴宁市| 和林格尔县| 特克斯县| 陈巴尔虎旗| 黔西县| 遂宁市| 海兴县| 阳朔县| 新竹市| 隆回县| 张家港市| 保定市| 安泽县| 定陶县| 大城县| 柏乡县| 峡江县| 合阳县| 南康市| 象州县| 桐乡市| 长岭县| 都兰县| 盈江县| 临夏县| 罗山县| 永安市| 台安县| 红安县| 蒲城县| 花莲市| 盐源县| 巫溪县| 马尔康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