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經典的青春電影里的“青春記憶”,往往是和“年代記憶”一起出現的。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講的是民國48年的臺省,一個男孩用一把刀,戳破一個全面戒嚴的時代。 《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意大利,一個男孩窺視著一位女神的誘惑與毀滅,就像這片狼藉的土地一樣。 《米國往事》講述的是禁酒令時期的米國,一群男孩與一個女孩的米國夢,是如何幻滅的。 《四百擊》講述了50年代末的巴黎,13歲的安托萬在這里結束了自己任人宰割的童年。 而《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改編自王碩小說《動物兇猛》的電影,講述了華國七十年代的燕京,包括馬小軍在內的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里面的孩子們,在耀眼的陽光與遍地的紅旗中間,渡過自己青春的故事。 晚上9點。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準備開拍第一場戲,這場戲其實很簡單,就是打架,關鍵還是以大欺小。 劇情倒是不復雜,一群小伙子在澡堂洗里洗澡,突然闖進來一個姑娘,進來調戲男孩兒們,然后一位叫羊搞的男孩兒,對于北蓓出言不遜,被“孩子王”劉憶苦打了一巴掌。 而這位姑娘于北蓓的飾演也不是別人,正是女二號桃虹。 不得不說的是,向來以硬漢示人的姜聞,骨子里多少是有點變態的,總喜歡在自己的電影里,讓女演員不穿內衣,或者露個乳啥的。 而第一次拍戲的桃虹,是第一位被姜聞“迫害”的女演員。 聽了副導演跟她說了今晚的戲份后,桃虹登時嚇了一大跳,覺得澡堂的戲份尺度實在太大了,便打起了退堂鼓,跑去跟姜聞坦白,說自己不想拍了,她接受不了這種戲。 面對心意已決的桃虹,姜聞實在沒轍,只能退而求其次,讓桃虹穿了個白襯衫,但還是讓她不要在里面穿內衣。 桃虹依然接受不了,就跟導演姜聞請求,在里面加穿了個白色的背心,盡可能的防止走光。 安撫好桃虹的情緒,姜聞又拿出自己畫好的分鏡圖手稿,認真翻閱、復習了一遍,然后給在場的每一位演員說戲。 眾所周知,分鏡頭腳本在一部電影作品的呈現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鏡頭腳本是導演們創作影片必不可少的前期準備,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后期制作的基礎,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 對于導演來說,分鏡腳本就相當于導演上陣前的模擬演習,會不斷地修改、磨合,到腦子里的演繹、完善,再到最后的呈現。 話說,每個導演畫的分鏡圖手稿都不相同,像香江導演徐刻,他畫的分鏡圖手稿水準之高,很有漫畫風格的感覺。 不過,很多時候大導演的分鏡手稿。只是大范圍的勾勒場景和劇情內容就完事了,但徐刻的分鏡腳本,他會把人物的表情、人物對手戲的激烈都表現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