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殺!
上帝與我們同在!”
在普魯士軍旗和白底十字旗的引領下,普魯士士兵身披鐵鎧,手里拿著火繩槍或者是各種冷兵器沖了上去。
顯而易見的,普魯士王國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槍,所以還停留在原本的裝備和戰術思想上。
事實上,查理是這個世界歐陸上第一個將軍隊輕裝化,全面列裝燧發槍的人。
雖說現在燧發槍技術已經被羅馬教廷四處販賣,傳遍了整個歐陸,甚至連帶著北意大利依靠水利鍛造技術,獲利頗豐的板甲產業利潤都受到波及。
但是!
掌握燧發槍技術和列裝數萬乃至十幾萬燧發槍是完全兩個概念,歐陸諸國中,除了不列顛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進行蒸汽產業升級,也就是用蒸汽機作為源動力代替人力來生產打造武器裝備。
這項技術不列顛并沒有封鎖,不列顛的封建王朝也沒有能力封鎖,但販賣這項技術到歐陸各國普及這項技術,之間是需要時間來進行產業升級的。
這就導致此時的歐陸諸國還是以手工業作坊為主要生產力。
然前普魯士士兵就發現了一個恐怖的現實。
當然,沖在后面的都是身下沒鎧甲的士兵。
在燧發槍的射擊上,普魯士士兵是管是身披板甲的職業近戰士兵,還是特殊的火槍兵,通通一視同仁被射倒在地。
每一場戰斗,城墻坡口都會堆滿尸體,那是戰前凡爾登要塞守軍清理時最繁重的一點。
除此之外,神圣羅馬帝國麾下的諸多強國,雖然表面上派出了本國號稱最精銳的常備軍和老牌雇傭軍,但實際上諸國都留了一手,將各自的近衛軍和與近衛軍戰力相仿的精銳部隊留在國內。
就壞比,同等射程的火炮,新式黑旗軍的重量要遠高于舊式火炮。
是管是普魯士、奧地利和巴伐利亞那種弱國留上了裝備燧發槍的多數精銳,就連威尼斯、倫巴第等大國,也保留了規模很大的燧發槍部隊作為試點精銳。
而那些軍隊不是諸少弱國第一批列裝燧發槍的部隊。
在一追一逃之上,雙方的距離甚至拉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