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長,沒想到你也愿去宛城?!? 對于魏延毛遂自薦的行為,文聘頗為感慨。 “仲業你這是什么話,我雖不是宛人,但亦出身南陽!能為父老鄉親做事……” 魏延頓了一頓,“不敢請耳,固所愿也。” 文聘聞言一笑,“我亦如是?!? 兩人從出發開始便在路上說說笑笑,氣氛十分友好。 等到了南陽,兩人的關系更是直接跨越泛泛之交,達到了道義之交。 跟蔡瑁和張允不一樣,他們帶著糧草的行軍速度反而比之前號稱輕裝簡行的援軍還要更快。 兩人來到宛城,就見一個五旬左右的長者早早在城下等候。 “來者可是文、魏二位將軍? 在下賈詡,奉張將軍之命在此迎接二位!” 文聘早就聽過賈詡的名氣,也知道此人是張繡帳下首席謀士。 眼見他親自出迎,便下馬回禮。 順便拉了一把還沒有反應過來的魏延。 賈詡將二人動作看在眼底,笑呵呵地說道:“將軍早已在府中等候多時,二位,請!” 張繡并沒有想到,自己這一封信居然一次性召來了兩個名將。 魏延不用多說,蜀漢除了五虎將之外最能打的那個就是他。 二十四名將序列也排在自己之前。 不過自從跟同樣排在自己之前的夏侯惇、許褚、典韋等人戰過之后,他就知道那玩意僅供參考了。 比如文聘,雖然不在二十四將排名序列,同樣也是一員名將。 最有名的戰績就是對戰關羽時攻取輜重,燒毀戰船。 此后據守江夏數十年,一次又一次擋住了孫權圍攻。 穩得一匹。 所以當得到兩人聯袂來宛城的消息時,張繡就準備挖墻腳了。 在賈詡的介紹下三人見過禮,文聘就說起了此行來意。 一為運糧,二為安撫,三為問責。 后兩點看起來矛盾,其實是想體現出劉表的賞罰分明。 蔡瑁和張允做得不對,可如今張允已死,蔡瑁受罰,楚白也得到了威烈將軍的追封。 但你張繡沒有上報就擅自處決張允,同樣犯了錯,可不能當成無事發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