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這次來了就不要急著回去,剛好你師叔公想讓你在書院待些時日,你多陪陪他,你岳父這里有我。” “我正有此意,師伯,我既然來了您肯定趕不走我了,你瞅我書箱就帶上了,我今晚就住下不走了,你別嫌我煩就行。 沒法子,很多時候我就覺得在書信里說不明白,我正想找您和師叔公來著,就是師叔公他老人家這身子,真沒事兒? 會不會耽誤他老人家靜養,我來之前我媳婦兒可說了您一準報喜不報憂,不會和我說實話,您可不能瞞我。” “瞞你干啥,不是早和你說了是沒啥事,你程夫子才安心回去?我正好找你有事兒,留這孩子在書院,咱明兒進城?!? 聽說找他有事,周四順也沒問何事,他便果斷點頭,接著提起高三爺下了帖子,他回家之前還需去拜訪高三爺。 馬車一路朝西北方向而去,看似從不東南面到西北面不近,卻在說話談事之間,不知不覺便到了山腳下。 同樣是依山而建,和榆園只位于清河村山腳下不同的是,徑山書院則建在山間,還要從山腳下上石階進書院。 當然,徑山書院不窮的,從徑山書院只是區區一個私塾開始,就不是買不起地皮,只能將書院建在山上。 和很多古剎寺廟一樣,山腳下一帶的商鋪、附近的別院,以及田地等等,就統統在徑山書院名下。 下馬車。 繞過一旁立著“徑山書院”四個大字的石碑,沿著一條又寬又長的階梯,直到階梯的盡頭才是書院的大門。 邁進書院大門就到了? 非也。 還要爬山。 整個書院就一個前低后高的格局,還層層迭進,被青山環繞,在樹木遮掩中,到山長所居小院能走得腿都酸了。 偏偏,規矩還忒多。 從山腳下到大門還能花錢坐轎讓轎夫抬上去,等到大門再進去,禁止通行了,除非年過六十的老人。 但這一條在歷任山長年紀一大把了還不坐轎之后也好似被遺忘了,故而在高些的山長小院,訪客極少。 舊地重游的顧文軒就來過五趟,五趟都有到山長小院,就是沒有一趟能見到他程師叔公哪位老友故交。 想也知道不要誰家小老頭一把年紀了還腿腳利索到不怕爬山,一般能從書院大門走到到教舍就很不錯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