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讀書好的學子往往能獨得夫子偏寵,不是說笑的,周四順就見他三姑爺一上來行禮,程山長的眼睛都亮了。 飯后,書房里面更是時不時傳出程山長的爽朗笑罵聲,聽著就是他三姑爺說了啥歪理偏生又值得夸贊。 把老爺子給稀罕的喲,恨不得熬夜講課,卻也差不多哪去了,等次日醒來,一早便可見一老一少已經在一問一答。 學問上的一問一答,聽是聽不懂了,可不是還有眼珠子能瞅,還能瞅出孩子答的是不是讓師叔公滿意了。 見三姑爺適應良好,周四順就讓三姑爺不要牽掛家里之后辭別程山長,如約和程澤衍一起下山進城。 又在府城待了兩個晚上,連著兩天的赴宴,期間再和高管事、錢貴,以及張大壯等人見一面之后便跑了。 不快跑不行,給面子邀請喝茶喝酒的實在太多,再待一個晚上,還是應了這一家,不去那一家的說不過去。 俗話說的好,吃人的嘴軟,還不如索性接下來誰的邀請都去不了,大可不必令人覺得他和誰更好似的。 再一個,家里還有好多事,雖說出門之前顧二哥一再讓他只管安心先忙外頭的事,可這時節連小麥都到拔節期了,況且磚窯場也離不了人。 于是,出于重重考慮之下以防又遇上不得不赴宴的“巧事”,周四順就連順義鏢局有車隊要回青陽縣都不等了,直接上馬車回去。 一路上的安全問題,倒是無須擔憂,外人不清楚,他哪不知他閨女小兩口這一路上幾乎隔個三五十里路都有莊子。 再有護衛隨同,周四順半點都不擔心路上被劫的,沿途還每到一個莊子都停下來幫他家三丫小兩口瞅瞅地里頭咋樣。 至于這些莊子里頭但凡有小作坊的,小作坊在忙啥,老規矩,不好插手也不能插手,姑爺再親,只是半子。 親兒子,當老子的管多了,親兒子都不定心里樂意老子多管閑事插一手,何況半子,半子還上有父母。 瞅瞅地里莊稼咋樣還好說,連里頭小作坊都進去轉悠就不識趣了,這里閨女老貼補娘家了,還貪不夠? 以己度人。 周四順一路走一路看的,就是有看到哪個莊子里什么地方不讓他滿意,也沒開口的只記在心上。 榆園。 自從周四順和顧文軒以及大江他們出門以后,周半夏默默就算著日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