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陛下,如此多言官清流畏罪自殺必有隱情,請陛下傳旨詳查!” 薛國觀: “陛下,臣贊同兩位閣臣所言!” 孔貞運剛想上前附議,見皇帝臉色不對,他打消諫言念頭,立即縮回去! 溫體仁表現比其他閣臣更有誠意,作為內閣首輔他表演堪稱影帝級別,直接跪倒在御座之下以頭觸地磕兩個響頭: “陛下,唐世濟高捷等言官遵從祖訓冒死諫言,臣以為他們自殺必有隱情,況且一次性如此嚴厲處置大批文官乃歷史罕見。 臣,懇請陛下三思,以防在歷史上留下污名,吾皇圣明堪比唐太宗,理應虛心納諫名垂青史,請陛下仔細斟酌在頒布宗旨!” 溫體仁真的太懂崇禎,崇禎皇帝為了效仿唐太宗名垂青史,對言官處處忍讓,致明末言官囂張跋扈懟天懟地,各項政策胎死他們口水之中。 作為崇禎朝在任時間最長的首輔,溫體仁除了黨爭一無是處,對建奴他束手無策,對流民他啞口無言,對流寇他更是一計未出。 朱慈烺真的搞不懂,崇禎為什么能讓溫體仁留任五年,他曾一度懷疑溫體仁和崇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言的秘密。 溫體仁話音未落,馬上又十幾個文官附議: “溫閣老言之有理,臣等附議!” 內閣這次主動站出來,看似與言官自殺和翰林官員被殺有關。 其中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崇禎圣旨沒有經過內閣直接在朝堂頒布,乃是皇權和相權之爭,溫體仁剛才提到宗旨,明顯不服崇禎私發圣旨! 看到內閣和部分文官再次站出反對,自信滿滿的崇禎一時又陷入兩難,特別是溫體那句吾皇圣明本應名垂千古。 溫體仁之前可是崇禎皇帝的寵臣,對溫體仁的話,崇禎還是很在意的。 他目光看向皇太子,殺伐果斷的逆子肯定又要大發雷霆。 然而崇禎卻發現自己那個逆子一臉風輕云淡,好像此事和他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崇禎不禁暗嘆: “逆子也是一個好演員!” 緩緩起身走下御座,崇禎在眾大臣身邊來回溜達一圈,憤然開口: “朕不知你們是庸臣還是裝瞎,貪官證據確鑿視而不見,反而庇護貪官彈劾太子,你們致大明律法和皇家威嚴與何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