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己明明說了今天還有一天時間,所以只需早上晚上都加會班,完全可以完成。 結(jié)果這貨竟直接讓工人干通宵! 關(guān)鍵張岳還知道,潘少明的工人,從來就沒有加班費或夜班補貼費之說。 既然到了中州,張岳并不打算立刻回去。 第二天,他帶著張立國到醫(yī)院做了個全面檢查。 確認恢復良好后,又領(lǐng)著父母到處轉(zhuǎn)了轉(zhuǎn)。 比如動物園、植物園、以及黃河文化公園之類。 用張岳的話說,就是有錢了就要學會享受。 現(xiàn)在不多轉(zhuǎn)轉(zhuǎn),到老了想去都去不了了。 潘少明這邊也在快速出貨,等到第七天,屬于張岳的玉米已全部清空。 “老弟,這是你的款項,看看有沒有問題?” 張岳的貨一共分三種。 第一是潘少明庫存的200噸,成本價2.6元。 第二是自己收的300噸,因為他擅自加到2.7元,扣除人力成本,已合到2.8。 第三就是劉元江的700噸了。 張岳和潘少明合作,約好一人一半,張岳分到350噸,收購價2.3元。 至于出貨價,因為市場最近十分穩(wěn)定,一律3.3元。 所以第一筆賺了14萬,第二筆賺15萬,第三筆賺35萬,一共64萬。 這是張岳萬萬沒想到的。 他本來只是不滿劉元江挖自己墻角,隨手做了個套,甚至都沒想到對方會上當。 結(jié)果反而成了盈利的最大頭。 他笑著對潘少明道:“有潘總親自做賬,怎么可能有問題? 據(jù)我所知,劉元江的貨其實離700噸還差點,所以反而是我占了便宜。” 潘少明忙擺擺手:“什么占便宜吃虧的。 俗話說得好,有錢大家一起賺,生意才能長久。 下次碰到發(fā)財機會,可千萬別忘了我。” “怎么可能?我忘了誰都忘不了潘老哥。” 嘴上這么說,心里卻撇撇嘴。 別看這家伙表面豪爽,其實真正盈利的大頭依舊在對方手中。 張岳去對方倉庫時,看到里面滿滿的全是玉米,起碼上萬噸。 當然,他雖然眼饞,卻知道這塊利潤自己根本吃不到。 資金、人力、倉庫、渠道,注定了張岳只能小打小鬧。 如果不和對方合作,他只能賺300噸的錢,還是利潤率最低的。 從潘少明辦公室離開,張岳還沒到家,電話鈴聲響起。 他眉頭一皺,因為給他打電話的,竟是中州糧監(jiān)會負責人劉曉光。 對方找自己干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