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拉雅小姐,夢里主與您會面,只有主在嗎?” 屋內(nèi)很安靜,菲兒頂著五個神職人員的壓力,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她的臉蛋雖然稚嫩,但滿是堅定之色,金色秀發(fā)下的眼神,沒有任何閃躲。 可如果能說,菲兒想告訴徐思靈,她按在《圣經(jīng)》上面的手心,已經(jīng)在冒汗。 她面對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回答,因為但凡露出一絲猶豫,都會成為被質(zhì)疑的突破口。 菲兒:“不,還有圣米迦勒與圣瑪格麗特。” 米迦勒是《圣經(jīng)》提到的天使名字。 神所指定的伊甸園守護者,也是唯一提到的具有天使長頭銜的靈體。 米迦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與神相似’。 徐思靈記得,據(jù)《圣經(jīng)》記載,與撒旦的七日戰(zhàn)爭中,米迦勒奮力維護神的統(tǒng)治權(quán),對抗神的對手,最終將其擊敗。 在圣教的繪畫與雕塑中,米迦勒經(jīng)常以金色長發(fā)、手持紅色十字架與巨龍搏斗。 而瑪格麗特,是蘇格蘭王后,生于匈牙利,于1093年死去。 她早年遷居英格蘭,在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后,他隨同弟弟逃亡到蘇格蘭。 后于蘇格蘭國王結(jié)婚。 她一生的付出,都在促進蘇格蘭走向文明,以及使古老的凱爾特教同化為基督教,她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也因此,在1250年被圣教追封為圣徒。 “圣瑪格麗特說的是英語嗎?” 菲兒:“她沒有說話,只是微笑地注視我。” “圣米迦勒有沒有頭發(fā)?” 菲兒:“祂擁有擁有沾染血色的金色長發(fā)。” “您是否擁抱過主?” 菲兒:“沒有,但圣瑪格麗特擁抱了我,我也擁抱了她。” “你擁抱的是她的上半身還是下半身?” 菲兒:“上半身。” “圣瑪格麗特是**的嗎?” 菲兒皺眉:“你們認為圣人沒有穿衣服嗎?” 這些問題,已經(jīng)朝偏激,鉆牛角尖的方向而去。 也相反,這些問題才是最危險的問題。 因為這類問題答案,很容易和《圣經(jīng)》記錄的,以及每個主教內(nèi)心認知,產(chǎn)生差異沖突。 一旦發(fā)生差異,就會遭受質(zhì)疑和逼問。 更容易讓菲兒露出馬腳。 例如圣瑪格麗特說話是不是英語。 如果菲兒說是或者不是,都是不對的。 圣徒瑪格麗特,雖然是蘇格蘭人,會說英語,但成為圣徒后的她,不該被語言所束縛。 更別說,瑪格麗特說的是英語,那菲兒一個法國人,怎么會聽得懂? 還有問題圣瑪格麗特抱的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 以菲兒的身高,要抱只能抱到圣瑪格麗特的下半身,但如果菲兒這么說,那就落入陷阱。 因為菲兒說的是,圣瑪格麗特擁抱了她,那圣瑪格麗特必然要彎腰,菲兒也不可能抱圣瑪格麗特的下半身! 可以說每個問題都很刁鉆,都藏著陷阱,等著菲兒踩下去。 放松心的徐思靈,在聽到這些問題,緊張起來。 唯恐菲兒回答出現(xiàn)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不允許出現(xiàn)思考,但凡思考,就會被主教質(zhì)疑。 思考可以說是猶豫,但你猶豫,就證明伱不虔誠。 對于神跡降臨,與神會面這些事,都沒日日回憶。 不虔誠的圣教徒,能是圣教圣女嗎? 接二連三回答那幾個刁鉆的問題,弄得屋內(nèi)的氣氛愈發(fā)緊張冷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