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世民在大唐軍隊的影響,絲毫不亞于拿破侖在法蘭西第一帝國中的影響。 實際上細究起來,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實——拿破侖那可是近代民族國家的凝聚力。而李唐則是中古時期,只憑借一個名字,一首樂曲,就可以將瀕臨崩潰的人心凝聚起來,瞬間扭轉戰局,這哪怕在近現代社會,都是極其罕見的。 據資治通鑒記載,當時黃巢的起義軍進逼鳳翔,當時長安業已淪陷,黃巢的部隊派人前來招降。節度使鄭畋手下將士軍心不振,都在想著投降,把老鄭氣得臥床不起。監軍袁敬柔和黃巢的使者談的挺好,談完雙方都很歡喜,就商議說吃個飯? 結果這吃飯不要緊,吃飯的時候奏響樂曲,將士們瞬間淚流滿面;使者很奇怪,幕僚搪塞說:“因為相公(鄭畋)風痹不能來,所以大家傷心悲泣?!? 民間百姓聞者無不為之哭泣,鄭畋聽說后嘆道:“我就知道人心還沒有厭絕大唐,賊人授首之日指日可待!” 司馬光記述這段的時候,并沒有明確寫出宴會中奏響的這首樂曲的名稱,但也可能是根本不必寫明——因為軍隊的重要宴飲活動場合一般情況下首選的曲目只有一個,那就是著名的《秦王破陣樂》。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鄭畋率軍大破黃巢,斬首兩萬余級,迫使黃巢撤回長安。 故而崇圣年間的軍士們見到李世民便欣然影從,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一隊八百余人,將他們全部帶回長安,大概需要一萬左右的情緒值。好在李世民和李治已經貢獻出許多,倒也不愁帶人一起走的問題。 丘神績也被卸下盔甲,五花大綁押解在一旁。 李清頗有意味地看了一眼李賢的尸體,帶上所有人開啟傳送,瞬間回到了長安城。 這一下,主動跟隨李世民的將士們再也沒有任何懷疑,此等神跡,只有太宗文皇帝顯圣才能夠展現。 而此時的大殿之中,朝會仍在繼續,納言劉齊賢出班奏道:“臣以為新帝登基后,應當遷入中宮,臨朝聽政,相王早過弱冠之年,并非年幼,為何還需太后垂簾,臣百思不得其解?!? “還有什么?”武則天面色看不出喜怒。 鳳閣侍郎胡元范亦出班奏道:“臣等以為太后年事已高,看見太后日日早朝,實在過于辛苦,臣等也于心不安,莫不如依照先帝遺詔,以裴相國輔政,皇帝臨朝,凡軍國大事,與太后相商?!? “太后盡可以安心歇息,不必忍受日日垂簾之辛苦。”胡元范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話語里的大問題。 武后再怎么著也是個女人,你上來就說人家年事已高,這是特么武大郎喝長頸鹿奶,你是蹦著高地作啊。 “好吧,吾答應你們,以后吾不再垂簾聽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