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岷山。 北山道口的密林中,一手持鐵劍的中年青衣男子,緩緩出現在了眾人視野之中。 有侍衛、軍卒手持強攻勁弩射之,皆被青衣男子手中那一柄鐵劍擋下。 侍衛們沖殺前去,中年男子持劍而行,其步伐似鬼魅之物,頗為奇詭。 呂清臣止不住的咳嗽道:“大劍師,書院弟子?” “沒想到書院弟子,也參與了這件事情,只是書院弟子居然干政?” “這般欺師滅祖的行徑,你就不怕二層樓的先生,下山殺你嗎?” 唐國有座書院,書院中有一位院長,叫夫子。 在書院有一座后山,后山之上有一座二層小樓,夫子常居于此,有十二位弟子隨行。 因夫子十二位弟子輩分太高,故以先生稱之! 青衣中年男子看著面帶恐懼的軍卒,不無嘆息的說道:“皆是大人物的犧牲品,只是我行我道,你們自然是不能活了。” 隨后青衣服中年男子,看向了信若閑庭的陳玄,行禮而問:“敢問這位先生,何謂之道友?” 不解,便要不恥下問,這是書院教給他的道理。 陳玄看向了那劍法奇詭的青衣中年男子,解釋道:“求道之人,皆可稱之為道友。” 雖然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可無論旁門、左道,抑或是魔道,皆有個道字。 即是求道,皆是求道路上的友人。 雖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之論,但此道不同,是所行之路不同,而非求道不同。 大道,又豈會因,所求之道,成就不大,而鄙夷之。 持此之者,反倒是落了下乘。 青衣中年男子斟酌著陳玄這句話,說道:“先生可稱真人矣!” 而后他看向了呂清臣,笑著說道:“所以我是書院棄徒,我做的事情可跟書院沒有關系。” 鐵劍橫空于青衣中年手中,猶如羚羊掛角一般犀利,觸之者皆死。 呂清臣動念,短劍騰空而起,撞上了青衣中年的那一口鐵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