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玉梳理了一番齊王、馮家和秦家的關系,心中想出了一個毒計。 “謝兄,馮家和齊王是否勾結,尚未可知,然秦家已經被我們抓住了切實的把柄。有秦家這個把柄在手,我們完全可以做出一番大事,借秦家之手對那人發難!” 宋玉眼露精光,目視謝運。 謝運目露奇異之色:“宋兄,此乃我大魏國之事,宋兄作為一個吳國人,為何處心積慮為我籌謀畫策?” 宋玉做出一副落寞的表情:“實不相瞞,在下其實是吳國宗室出身,是忠敬王后裔,然而我吳國早有祖制,宗室后代不得參政,不得科舉,不得經商,只許務農和投軍,要么安分守己,躬身田園,要么以武力軍功獲得身份地位和財富權力。然而在下手無縛雞之力,見人殺魚都不忍觀看,如何能夠上戰場?在下家中雖有薄田,但有志不得申,有力無處使啊。” 宋玉抓起酒杯,一口飲盡:“在下郁郁不得志,所以才游歷各國,結交志士豪杰,想要做出一番事業。” 謝運慨然喟嘆:“原來如此,宋兄竟然是吳國宗室,難怪見識如此高明,風度非比尋常。可惜貴國國君不識人才,不能用宋兄這等智謀之士,使宋兄英雄無用武之地,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宋玉臉上恰到好處的露出一絲痛苦之色:“祖訓難違啊,恨只恨我不習武藝,不通軍事,不能從軍報國!空讀萬卷經書,卻不能報效國家!百無一用、百無一用啊!若是我有吳起、孫臏之能,如何會落得如此地步!” 謝運連忙安慰宋玉:“宋兄不必自責,人有所長,亦有所短。宋兄長于智謀,短于軍事,這是人天生的才能所注定的,吳國不能用宋兄這等大賢,是吳國的損失。 然而天下六國,吳國不過偏居一隅,國不過千里,民不過百萬,蠻夷遍地,蚊蟲眾多,實乃不毛之地,宋兄在吳國,縱有太公之謀、張良之智,也難有發揮的余地。 而我中原則不然,國富民強,帶甲百萬,縱橫數千里,北至燕山,南達百越,西有關中,東連大海。天下才智之士,皆欲伸展抱負于我魏國也!宋兄既有陳平之謀,留侯之機,何不投身我大魏,一展胸中良策?” 宋玉連忙說道:“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謝運與宋玉相視一笑,親近了不少。 兩人再拜,相對而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