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楊鶴參見陛下。” 今日得皇帝召見,楊鶴已經知曉是為何,他已經準備好了要說的事情。 “起來吧,”朱由檢手中捧著一份奏疏,“朕對你說的‘元氣’一論很感興趣,你且說說,你對于陜西亂民有何看法。” “回陛下,臣以為,百姓不是想要造反,其實是活不下去了,無奈之舉。” “中醫上講究元氣,大明為人,百姓是元氣,現在的大明正是要補充元氣的時候,若是將百姓都殺了,眼下遼事甚急,誰來為國而戰?” “因此,臣以為,應當“招撫為主、追剿為輔”。” 楊鶴弓著身子說道,說著他小心看了一眼朱由檢的臉色。 “繼續。” “是。” “而今陜北大荒,因此,臣望陛下能夠下撥糧款救濟百姓,當然,不求救下陜北眾民,只求將亂民招安后,那些人能夠有的吃,老百姓不至于餓死,便不會繼續當反賊。” “不錯,你的見解確實獨到。” 朱由檢點點頭,“這件事情就由你來督辦,災款之事,由朕來解決。” “災款籌齊,你便即刻趕往陜北,屆時若是處理不好,朕拿你是問。” “臣遵旨。”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從他奏疏遞上去的時候,楊鶴就已經在時刻準備籌劃著,眼下崇禎給了他大展身手的機會,他定然不負皇命。 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也無任人之術,眼下聽了楊鶴的話,并沒有仔細去分析楊鶴的想法是否可行,只覺得這人想法異于常人,在一眾要打的大臣里面是鶴立雞群一般的存在,因此他直接決定就讓楊鶴去治理。 “從國庫中拿些銀兩,糧食,在募集一些,當是足夠。” 朱由檢在心中略微測算一番,他只想著楊鶴能夠將那些人招安,沒有往長遠處多想。 這也是他的一個缺點,他曾經借助文官集團的力量除掉魏忠賢,但是也讓那文官勢力做大,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喝!’ ‘哈!’ 馬懋才等人遠遠便聽到了這齊齊呼喊的聲音。 一番繞路以后他們在附近人的帶領下來到了此處。 他們前面三十多米的地方,院墻門前,排列著一支隊伍。 那聲音是從院墻后面發出的。 “到了啊,前面那就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