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二十一章 遠憂-《神都錦繡》


    第(1/3)頁

    感受到天氣突變的人,可不僅僅只有石子他們。

    “洛陽”城里,高長史在明顯感覺到寒意來襲之際,片刻也不耽誤,將自己下屬的胥吏全部派出去,目的只有一個,通知相關的人員,開始實行應對方案。

    當日,謝巖在鄉(xiāng)里布置完防災事務后,第二天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給高長史,信中著重闡述了自己對于天氣的擔憂,并且將自己做的一些準備工作也如實說了一遍,并著重解釋自己讓羅漢易購買糧食的行為……隨信還附了一份房元昭他們的“會議記錄”,以說明情況。

    嚴格來說,“洛陽”和“衛(wèi)崗鄉(xiāng)”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謝巖之所以很多事情都通知并告訴高長史,起先是出于對原有隸屬關系的延續(xù)和尊重,后來發(fā)現(xiàn),高長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實干型官員,謝巖和他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更多了,不為別的,只為能夠多做一些實事。

    同樣,高長史也非常欣賞謝巖,并樂于給“衛(wèi)崗鄉(xiāng)”提供一些幫助。盡管如此,他收到謝巖來信的時候,心中仍然是將信將疑,倒不是他不相信謝巖,而是他總覺得這種可能性也太小了。

    可是,當看完會議記錄,高長史突然明白了——預先做好應對方案,不代表事情一定會發(fā)生,即使不發(fā)生,也沒有任何影響,如果發(fā)生呢?

    軍人出身的高長史比很多人都清楚,如果在戰(zhàn)場上,有準備和沒有準備那是生死之別,當年大唐軍隊平滅東突厥,依靠的就是有心算無心,以一戰(zhàn)定勝負。

    想清楚后,高長史也開始效仿謝巖,在城中做了一些相應的布置,并且將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通報給了下轄的一些縣州,以做好有備無患。

    且不論謝巖和高長史做的準備是否有用,起碼有準備比沒有準備那要是強得太多了。

    “長安”,這座大唐帝國的都城,沒有人提前意識到,這個冬天會如此的寒冷。

    當寒潮突襲北方大地的時候,“長安”城里的人們僅僅是感覺到一個“冷”字,無數(shù)人家開始點起煤爐,進入極為尋常的過冬模式。

    大約剛剛天黑的時候,忽然起風了,風勢在短短的一個時辰內,由小變大,由弱漸強,很快,強風裹著大雪呼嘯而來,與此同時,氣溫依舊在急劇下降中。

    假設,大唐有后世那樣的科學水平的話,那他一定明白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從北方來的寒潮和從西北方向來的暴風雪恰巧同一個時間抵達,從而形成的疊加效應。

    可惜的是,古人不懂這些,而且也沒有做好做足防范準備,他們只能默默地祈禱,希望老天爺發(fā)發(fā)慈悲,僅此而已。

    次日,有朝會。

    劉仁景自打從家中離開,一路之上,不斷地看到巡街衙役們,用平板車拉著一些人向城外而去,不用細看他也知道,那些都是在昨晚寒冷和風雪中被凍死的流民或者不知道從哪里來的災民。

    大唐雖然強盛,卻稱不上富庶,經(jīng)過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關中地區(qū)人口劇增,可田地只有那么多,很多好的田地還在皇家和勛貴的手中,關中人又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去其他地方,致使許多沒有田地的人,紛紛來到“長安”,試圖找一點活計以維持生存。

    可昨夜那一場寒冷和風雪,恐怕要帶走無數(shù)人的生命了。

    身為“司農寺少卿”,劉仁景對于災難性天氣給大唐的傷害,那是要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如果說,眼下僅僅是死一些無家可歸的人,那么,由于寒冷天氣造成的農作物減產,那才是更為可怕的事情。糧食,永遠都是大唐最重要的!

    皇帝李治比任何時候都要早的出現(xiàn)在“太極殿”,等到一應禮儀完畢后,李治迫不及待地問道:“哪位卿家,現(xiàn)在可以告訴朕,外面的情形如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台山市| 宜君县| 农安县| 阿克陶县| 屯昌县| 新竹县| 象州县| 德格县| 镇赉县| 内乡县| 英超| 平邑县| 博爱县| 云阳县| 新田县| 马山县| 吉安市| 扶绥县| 皋兰县| 中宁县| 荔波县| 唐山市| 安多县| 灯塔市| 崇明县| 文水县| 政和县| 凉城县| 磴口县| 张掖市| 四子王旗| 吴堡县| 凤庆县| 林芝县| 弋阳县| 河东区| 讷河市| 峨山| 安泽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