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舉薦-《神都錦繡》
“回稟陛下,臣入宮覲見,正為此事。”謝巖施禮言道:“依朝廷法度,勛貴按爵位高低,各有親兵不等,且多為軍中悍卒。然久疏戰陣之下,猛士亦可廢也,何不仗余勇而行事乎?海外蠻荒之地,不可測事多矣,唯悍勇者方可踏足。臣以為,合眾家勛貴之力,開拓海外,揚我國威,乃大善之舉?!?
“大唐幅員萬里,何需那蠻荒之地?”李治發現,謝巖對于“出?!边@事,似乎極為熱衷,故不解地問道:“化外之地,蠻夷刁橫,土地貧瘠,征之何用?”
謝巖知道,在這片大陸上,自己腳下的土地,堪稱豐饒,自秦皇漢武之后,能夠拓展的疆域已近極致,發展或是征服海外,對于任何一個統治者而言,幾乎沒有吸引力,或許這就是一個以“大陸”為中心建立王朝的“悲哀”吧——即失去了冒險精神。
但未來屬于海洋,這一點謝巖確信無疑!
走出陸地,進入海洋,才能夠真正知道大地有多么遼闊,唯有如此,才可以讓驕傲的大唐人,重新邁出停下的步伐,繼續踏上“開拓之路”。
自來到大唐,千頭萬緒的事情太多,謝巖縱使有心,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太多。然而,馮寶上書“重建水師”之舉,卻算是在無意中開啟了“走向海洋”的大門。
在歷史長河當中,一個人的一生非常短暫,謝巖自知很難做得太多。
那么,在有限時間里,播撒一些“種子”,給世人知曉一些事情,還是可以做到的。當“種子”發芽長大,“事情”拓展了人們的見識之后,“改變”,自然而然會出現。到那時,滾滾歷史潮流之下,無人可擋!
現在,說服皇帝,得到皇權庇佑與支持,才是最為要緊的事,更何況,謝巖比別人知道多一些——自己面前,可是兩位皇帝。
“啟稟陛下”謝巖邊開動腦子,邊說道:“再貧瘠之地,那也是土地。我朝百姓日益增多,若無足夠土地安置,乃大患也!開疆拓土,并非僅朝廷之力。”
李治聽明白了謝巖話意,可是,放任勛貴自行其事,那也是一件后患無窮的事情,應該說,個中利弊皆有,需仔細權衡才是。
謝巖不是特別清楚李治在想什么,可是他知道,必須得給皇帝吃一顆“定心丸”,要不然,那真是純屬找不自在了。
“臣敢問陛下,本朝最大勛貴當屬何人?”
謝巖冷不丁的一問,還真把李治給問住了。想上片刻,覺得不好回答,便張口說道:“卿家不妨直言?!?
“陛下,本朝之最大勛貴,無疑乃是皇家,故此番‘出?!?,學堂出錢出人,所占份子最多,且,眾家之‘甲兵’需有人統領,因此,臣舉薦‘千牛備身’李聰,擔此重任?!?
“甲兵”之敏感,謝巖心知肚明,皇帝即使不干涉“出?!币皇?,也一定會在“甲兵”里安插眼線,與其如此,還不如交權,既顯得無私,又可消除陛下疑心,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至于舉薦李聰,那就更容易理解了,能夠隨李治微服前往“衛崗鄉”的人,毫無疑問都是心腹。
做了多年皇帝,李治哪能聽不出來謝巖的意思。如果說,初始還有些疑惑的話,現在卻是都消散了。
任誰都知道,真要是有“不軌”意圖的人,斷無半分可能交出“兵權”,尤其還舉薦了李聰。
要知道,李聰雖非皇族,卻是出自“隴西李氏”,屬皇族旁支。
整個“隴西李氏”在李淵“起兵反隋”時,那是傾力相助,是李家鐵桿支持者。只是“李氏一族”人才不多,為官者甚少,故多數在軍中。
李聰是“李氏族人”這一代中的佼佼者,故而李治將其放在自己身邊,頗有栽培之意,今聽謝巖所說提議,倒是有些意動。
“卿家之意,朕已明了。此事,朕自有決斷。”李治說完,又想起一事,問道:“‘督領水師’者,卿家可欲行薦舉?”
一直以來,謝巖從不參與朝中“人事”,在他看來,那個東西太敏感,很容易樹敵,況且自己主政“新安縣”、“衛崗鄉”兩地,在皇帝放權之下,來自朝堂的掣肘極少,犯不著去爭,有時候,能夠脫離朝堂紛爭,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不過,“重建水師”一事,很有些不同。因此事乃馮寶提議,“督造大船”亦需其操辦,所以,無論誰“督領水師”,都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玛县|
洛南县|
定襄县|
仙居县|
于田县|
和平县|
麦盖提县|
东莞市|
墨江|
孟津县|
合作市|
东台市|
祥云县|
镇原县|
安吉县|
长汀县|
龙山县|
西华县|
汉寿县|
永寿县|
乌审旗|
无为县|
富锦市|
图片|
马公市|
陆河县|
吴江市|
长治市|
缙云县|
青河县|
苍梧县|
乐安县|
玉田县|
沅江市|
襄汾县|
南雄市|
通海县|
苍南县|
饶平县|
库车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