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三十四章 戰爭與財富(一)-《神都錦繡》

    不知道是哪個多事者,將有甲兵出現在“館驛”門前的消息傳進了“刺史府”。

    “刺史”李仁聞言大驚,急急忙忙調集數百軍卒,火急火燎地跑了過來。待弄清楚是大唐軍隊,明顯是個誤會的時候,李仁如釋重負,無論如何,沒有戰事,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有“圣旨”到,這對于遠在“大唐帝國”最南方的“廣州”來說,絕對是一件稀罕事!因為一般官員的任免,“吏部”出具文書即可,最多“任免詔令”隨同文書一起送達,從不曾有過宮中總管宦官親自前來“宣旨”的做法。因此,李仁認為,當出城十里迎接,以謝“皇恩浩蕩”。

    事關“皇權”,哪怕心里再不愿意,馮寶也不能拒絕,當即命人備車,與“廣州刺史府”內主要官員一道,前去“接旨”。

    由于大多數人是步行,所以速度想快也不可能。剛好趁此機會,馮寶把劉愣子叫到跟前,以作問詢……

    劉愣子那是馮寶的死忠,只要他知道的,一股腦全都說了出來……總算讓馮寶大體上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

    大約在四個月前,即“新年”剛過,皇帝陛下突然頒布詔令——設立“水師都督府”,以統領大唐全部水師,同時撤去馮寶“新安黜置副使”職,改任“水師都督”;另,任命賀蘭敏之出任“水師副都督”兼領“水師軍丞”,督掌水師非軍務類大權。

    劉愣子是一介武夫,當然不會明白“軍丞”職位的正式出現,對于大唐“軍制”的深遠影響,可是馮寶就不同了,直覺告訴他——自己掌“水師”,恐怕背后沒有那么簡單。

    否則,謝巖斷然不會從“皇家學堂”以及“衛崗鄉”里,抽調大批人手以及物資,跟隨賀蘭敏之南下“廣州”,而這中間的隱情,或者說是內幕,恐怕只有見到房元昭才會得知。

    馮寶就弄不明白了,皇帝和謝巖究竟是想要達到怎樣的目標?要不然,為何會動用那么多人力、物力?不僅劉愣子、張猛、匡勝這樣的武將加入,連房元昭、杜風以及五名學堂“高級班”學子也參與進來,甚至還包括兩名“錢號”管事,以及諸多來自“冶鐵作坊”的工匠,難道說,這是大力建設“廣州”的節奏?可這明顯不可能啊,不符合“強干弱枝”的基本國策。

    大事上,劉愣子所知有限,但一些具體事宜,他倒是很清楚。比如,“冶鐵作坊”弄出了許多新式器械,此番全部都帶了一些過來,并且在途中進行過操練,而所謂的“夤夜入城演練”,其實就是對部分新式器械操練的檢驗。

    馮寶大致聽劉愣子說了一下,即明白實際是后世一些特種兵所用器具,像以弩弓發射的“鐵爪”;多根細鐵絲絞成的“鐵索”,再配以“鐵制環扣”,能夠完成人從高處快速滑降,以及在一定距離內,從空中滑過。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器具,劉愣子他們才得以“飛躍”城墻,完成了在世人眼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過劉愣子他們也知道,在真正的戰時,如此行動成功幾率很小,畢竟城墻上的巡邏密度會大上很多,很難保證不被發現。

    敘談之間,時間過得很快。

    “午時”內,馮寶、李仁一行抵達城東十里處。

    日前,李仁曾部署一支兩千人的軍隊駐扎于此,隨著賀蘭敏之派人進行通報后,“臨戰”氣氛一掃而空,取而代之是一片祥和。兩支大唐軍隊,開啟“交流”模式。

    因有斥侯通報,賀蘭敏之下令全軍列隊以迎,不管相互間多么熟悉,正式“禮儀”依然必需。

    場面上的官樣文章,意思到了也就可以,誰也不想在烈日下待著,至于“宣讀圣旨”,程序自是無法簡化,好在內容不多,類似“任命文書”一般,很快即念完了。

    馮寶恭恭敬敬地接過“圣旨”,繼而微笑問道:“王公公不遠萬里前來,令馮某感激之至,有勞了。”

    “馮都督此言差矣,為陛下辦差,乃咱家分內事,況與都督同行,亦是幸事,何來辛勞之說。”

    如果是其他宮中宦官,上述所言馮寶絕對會當成“客套話”,但此次前來宣旨的卻是王福來,他口中的“同行”二字,怕是不會那么簡單了。

    人多眼雜,不好多問,馮寶僅一笑了之,隨即去和賀蘭敏之等熟識之人相見敘話。

    軍隊不入城,此乃“鐵律”,馮寶婉言謝絕“刺史”李仁的宴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永济市| 大名县| 青阳县| 荔浦县| 青铜峡市| 方山县| 红安县| 沂水县| 扎鲁特旗| 安新县| 加查县| 德庆县| 忻城县| 达日县| 桃园县| 三台县| 隆尧县| 文水县| 百色市| 丰原市| 大同县| 鞍山市| 新邵县| 彭州市| 丹巴县| 西藏| 阿拉善右旗| 华宁县| 诸暨市| 阿坝县| 林西县| 岢岚县| 牟定县| 新邵县| 庄浪县| 日喀则市| 慈溪市| 临城县| 那曲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