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訪客-《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王化貞?
王文龍一愣,他剛想明天去找熊廷弼,卻沒想王化貞先上門來了。
后世說起遼東局勢,絕對繞不過這位王化貞。
前文說過萬歷皇帝死之后努爾哈赤就趁著國喪進攻沈陽,熊廷弼擋住一波后金對于沈陽的進攻,關鍵時刻,他這個主帥卻直接被撤了,直接結果就是遼東防御大亂,遼陽、沈陽兩個重鎮直接失守。
熊廷弼失去靠山被三黨彈劾下獄,這時東林黨則因為護送朱常洛上位有功、執掌朝政,他們向熊廷弼伸出橄欖枝,救熊廷弼出獄。
東林黨人救出熊廷弼時,遼東的局勢已經十分危急,朝廷再次決定讓熊廷弼鎮守遼東,而東林黨作為保舉熊廷弼的干臣也得到了人事好處,弄來了遼東巡撫的位置。東林黨打算選一個既忠于黨派,又有邊關處理經驗的干臣。
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王化貞。
天啟元年時,王化貞已經是駐守的戶部右參議,此君一考中進士就立馬加入了東林黨,還拜了葉向高為師,妥妥的東林黨自己人。而且他駐廣寧防備蒙古時有“說服蒙古炒花放棄南侵”的大功。看起來絕對是遼東巡撫的合格人選。
唯一問題是,王化貞的大功很有水分。
蒙古炒花當時已經被后金折騰的欲哭無淚,連部落草場都放棄了,在草原上無法立足,只能南下歸附大明。炒花根本沒想打廣寧,就是南下跟大明聯絡時正好從廣寧進,駐扎廣寧的王化貞帶人去接洽,就這么個聯絡人的角色,居然能夠獲得“安撫炒花之功”。這大功也實在太水了。
而王化貞和熊廷弼一起鎮守遼東,兩人立刻陷入爭權奪利之中,在對外作戰方略上也全然不同,王化貞要戰,熊廷弼要守。
最后結果就是廣寧慘敗,大明對于遼東的控制直接退縮到關寧錦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