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萬歷三十六年的正月,戶部上疏:山東河南以及南直隸等地州縣的洪水和干旱成災,請求國庫撥銀賑災。 這時的國庫已經沒有錢,這折子放到萬歷面前,其實就是想求萬歷從他的內帑中拿出一部分來接濟百姓。 原時空的萬歷對此裝聾作啞,本時空他卻好了一些,和戶部商量,同意賣一部分公司的股票套出錢財賑災。 兩個時空萬歷的選擇不同,原因乃是萬歷害怕他的名聲不好會導致公司的股價下跌。 不過這老小子在花錢上依舊那般謹慎,他表示不能直接把大額的股票發賣,那會造成砸盤,使得股價下跌套出的錢變少,他打算把資金慢慢套出來,自稱所需時間得要一兩個月。 一兩個月后,百姓不知要餓死多少,萬歷這種做法當然受到滿朝非議,但皇帝對此再次裝聾作啞。百姓皆嘲諷,萬歷是個鉆到錢眼里的皇帝。 萬歷皇帝對此還感到高興。 倒不是因為他有挨罵的癮,而是此君現在也是個股市老手,知道京城百姓越是嘲笑,他要賣大額股票的消息就傳的越廣。 有這么一個大消息壓在盤上,股價就越漲不起來,他就越有借口慢慢套錢,不需那么快的把錢送給戶部。 股票剛剛出現的時代都是資本主義和舊貴族時代的分水嶺,這時間如果沒能搭上大資本的快車,貴族是會沒落的。所以在后世時空,查一查能從工業革命前傳承下來的歐洲皇室,祖上都有一段時期堪稱股神。 萬歷也同樣深諳野蠻時代的股票市場撈錢辦法,甚至借市場預期,還炒了兩個短線。 百姓將這情況看在眼里,哭笑不得,緊接著在二月份,京師和昌平都發生地震,史官鄭重其事的將之記下,并春秋筆法的解釋:古人以為,地震乃是為上不德的天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