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每一層基礎粒子都散發出各自的場域。 場域與場域的互相堆疊會導致場域的局部增強。 場域與場域的靠近會牽動場域形狀發生變化。 場域與場域的重合覆蓋會導致場域的部分功能強調、篩選。 場域與場域之間的位置遠近又會導致場域牽動程度不同,從而對效果進行分散、削弱等等。 復數個基礎粒子組合在一起形成結構,還好形成一個完整無缺的場域,并且這個場域具備的效果還是自己想要的那個。 突然間,方白感覺其中的難度絲毫不會比法術模型來得差,甚至還要更難。 因為這更加接近基礎,也同樣因為法術模型更加成熟,甚至已經成熟到了模塊化。 可以分離出一個又一個結構。 但這里不一樣,這里全部都是基礎粒子,所有的所有都是基礎粒子形成的。 其中的難度可以想象,常人甚至想都不敢想。 但方白卻充滿信心,因為這和法術模型不同。 第一,場域方面方白有著金素的積累,有著一定法術模型的積累。 第二,這里有著充沛的樣本任由方白去解析、去對比、去學習。 而方白更是充滿期待,勢在必行! 因為相比法術模型,方白能夠感覺到,這才是真正接近本質的東西。 這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超凡。 而法術模型,不過是建立在這種底層邏輯下的一種外在體現罷了。 在層次上遠遠比不過。 不過當真正深入到其中方白才知道這有多困難。 場域。 這本身就是一個極難的課題,光是這兩個字就已經足夠設立很多個專業了。 如果連場域都不懂的話,那什么去理解場域的重疊、隔絕、變化、切割都是無稽之談。 為了得以進行研究,方白甚至到現實中掃描了大量關于磁場、場域、能量、引力等方面的課本、期刊、論文。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向天工閣內部項目組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博士進行請教學習。 當研究生、博士都無法解答方白問題之后,方白開始向一些教授請教,甚至直接找到了一尊相關領域的大佬。 原本方白都是在無指導環境下根據課本、例題、輔導書進行學習,一切全靠自己領悟。 原本還不覺得什么,慢慢學就好了。 可現在嘗到了有人教導的甜頭,方白頓時一發不可收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