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官道越寬,離蔡縣越近。 青雪府在蔡縣東,周家村在蔡縣西。 去青雪府,正好從蔡縣縣城大門前走過。 每一個城池口,都有一座長亭,而長亭中多發(fā)生送別的故事。 江畔亭存在的時間,甚至比蔡縣還要久,沒人知道為什么這座亭要叫江畔亭。 蔡縣臨近邊關,多沙多風,少水。 這也是周家村依溪而建的原因。 蔡縣外也有河流,只是離江畔亭有五里路。 老人說,以前那條河就在江畔亭邊,只是滄海桑田,河流改到,只剩亭依在。 今日里,亭子邊多了很多人。 蔡縣的縣令,縣丞,主簿,縣學山長,這些大官,坐在亭子里。 亭子外,是蔡縣的大戶們。 再外些,則是一些周家村的村民和蔡縣學子。 他們有低頭飲茶者,有翹首以盼者,也有站著打盹者。 陽光升起,白霧慢慢散去,遠處,突然有馬鈴鐺響起。 坐在江畔亭臺階上,打盹的張縣尉,突然驚醒:“來了!” 他指著遠方,那地方出現(xiàn)兩輛馬車。 周大顧坐在馬車上,突然看見遠處長亭,有無數(shù)身影。 他明白,這是來送自己的。 他感動,又有些奇怪。 “三爺爺,你們咋在這呢!咱們村口告別也行啊!還讓您老趕夜路走這么遠!” 三爺爺舉起放在一旁的白瓷碗:“咱老家規(guī)矩,感情越深,送的越遠,咱蔡縣人都習慣在江畔亭這分手,說明感情深!” “大顧啊!這是從家里帶的水,以后你出門,好吃的能輕而易舉的吃到,好玩的也能隨便玩,只是這家鄉(xiāng)水,再想喝就難了!” 周大顧上前干了這碗家鄉(xiāng)水。 靠近長亭的商賈上前,為首的是周大顧的老熟人,侯公子。 侯公子遞上來一個錦布包袱:“人說窮家富路,周同窗,你走的倉促,我們也沒什么準備的!” 周大顧連忙伸出手來,他已經(jīng)聽見包袱里面銀兩碰撞的聲音。 這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 “周大顧,多謝諸位了!”面對金錢還客氣,那不是傻子嗎? 迎面走來的是學子方隊。 范子衿帶頭開口:“周同窗你走的太倉促了,你在青雪府先行打探,等著我一個月后,我會去青雪府找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