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小溪里清洗涼粉草,洗著洗著,張小山發出靈魂的疑問:“平安你小子怎么懂那么多的?”
“我討喜唄,可招那些跑商的喜歡了,他們恨不得將知道的東西都告訴我!”
張小山對著李平安一番打量,嘟嚷道:“我可看不出你哪里討喜了?!?
“所以那些跑商的才能掙大錢啊,你要是能看出來,你不也能發財了嗎?”
“……”張小山翻了個白眼,忽然腦海冒出一個想法,“平安你說我們也去跑商,怎么樣?”
“不怎么樣。”李平安想都沒想就否決了張小山的提議,“你以為我沒想過嗎,問題是我們有本錢嗎?不過倒是可以想想辦法跟商隊跑跑,但我們還小,商隊不一定收下我們,況且我們也抽不出那么多時間。”
雖然說不喜歡種地,但也不能一點農活都不干,跟著跑商的話,來回一趟少則兩三個月,而且以他們的年齡,也掙不了幾個錢,還比不上他在家賣豆腐呢。有這個時間,他還不如琢磨多找一條掙錢的路子。
可惜在竹桃村也沒看到有甘蔗,要是能做出紅糖,跑商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偷偷的做偷偷的拿到外地賣,只要注意點,人家一般也不會想到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只會以為他們和一般的跑商那樣賺差價。
不過跑商也沒那么容易,首先路引就很難辦下來。至于什么農民商人的戶籍區分,李平安倒是沒有太在意,畢竟大靖朝還沒有效仿前朝舉辦科舉,重農抑商的風氣也不是很濃,影響不大。
所謂士農工商,商雖然排在最末,但那些有錢人家哪個不經商的,不要說地主鄉紳有錢人家了,就說那些跑商的開店的,又有幾個會另眼相看他們這些工匠農民?
沒錢啥也不是,農民辛苦種地侍弄莊稼,一年到頭收入比不上后頭的工匠和商人,吃不飽穿不暖,排在第二又有什么用。
張小山本來就是心血來潮提出這個想法的,李平安澆了盆冷水,他就打消了念頭。
清洗干凈涼粉草,直接就背回到李平安家的竹屋,雖然人還沒搬進去住,但老人們已經帶著孩子們陸續的將家當搬了過來。畢竟在村民家也蹭吃蹭住好幾天了,總不好一直麻煩人家,總要搬出來住自己家吃自己家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