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良師益友(上)-《乾陵閣錄》
第(1/3)頁
寒來暑往,季節更替,襄信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巳時,中書院內廳外的桂花花期正盛,花香飄進室內,纏繞著香爐的青煙,彌散開來,引得竹椅上一個樣貌清秀的青年小伙不時的吸啜著鼻子。這個來自鈞州名仕南仕達府中的青年名叫陳宥,與婠一樣,懷揣著齊家治國的理想,投入中書院,以期日后能一展所學,報效國家。
面對蒙緒的種種提問,陳宥沉著自如的應答使其順利獲得了入院許可。
外族之亂時期,鈞州是最先被信王平定的地區,因為該地區是富庶之地,居民的生活井然有序,若經戰亂,必影響此地居民的生活安逸和產業發展,因此信王在此地基本沒遭到什么抵抗,就得到了居民們的擁戴,收服了民心。
比起陵州精銳的御林、淮州善水的碧鱗、凜州彪悍的重騎、岐州穩固的堅甲和杊州隱秘的林蔭,鈞州實在拿不出什么像樣的軍隊。在戰力上不占優勢的鈞州人轉而研究陣法和兵略,并以此為基礎組建了鈞州宿衛,以發揮集團優勢見長。而且鈞州還有其他五州望塵莫及的殺手锏:匠師級的手工業。
從鈞州名仕府中出師的陳宥,自然對兵法謀略和機巧裝備尤為擅長。
新學士入院,蒙緒照例召集中書院的當值學士進行了簡短的會面,會面結束后,吩咐黎平之行執事之責,給陳宥安排具體事務。
黎平之本就不待見新人,一年前沒有“勸走”婠,一年后蒙緒還把新人塞給他,讓他覺得被駁了面子,但又不好當眾發作,看著站在一旁一臉誠懇的青年,他腦筋一轉,遂招呼陳宥隨他去撰文堂安排事務。
他把陳宥帶到自己的案桌前,指著桌面上摞起的公函,“這些是兵部前些日子送來的公函,里面有些條陳法令需要審閱和提議,你只管圈紅和批注,若有不妥,不會怪罪于你。”
黎平之不擅長兵部事務,既不想,也提不出什么建議,有些公函壓在手上已一月有余,每次兵部催辦,他總能找到理由搪塞,繼續拖延時限。既然蒙緒讓他給新人安排事務,他盤算著好好利用陳宥一把:若能辦成,就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若沒辦成,以新人辦事不力為由斥責一番順勢找借口把這個燙手山芋拋出去。
安排完后,他便自顧自離開了。陳宥初來乍到,院內各門各堂都沒摸清,折、函、經、注范本也沒得參閱,就被安排對公函進行圈紅批注,一時找不到頭緒,但黎執事已離開,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案桌。
陳宥翻閱著摞起的公函,發現函署時間最早的竟在八月,心想當時自己還在南仕達府中應試,把這些事務直接交給他來辦,會不會太過草率。函中所列條陳,確有可提改之處,但他只敢用桌面上放置的朱砂筆進行圈紅,不敢輕易批注。
正當陳宥一籌莫展之際,身后傳來輕聲的指點:“圈紅處注上序數,用你左側的白紙寫下函名,并按序數陳列你的批注。”
陳宥轉身看去,一個年紀相仿,身著學士服的清麗女子正在身后看著他桌面上的圈紅。
“師姐你好,我是今天新入院的學士陳宥,不知師姐到來,失禮失禮。”陳宥急急起身作揖。
“叫我婠吧,淮州人士,”婠掩面一笑,回了個禮,“今日會面我已認識你了。”
“執事安排給我的事務,有些不明之處,還請師姐指點指點。”陳宥仿佛看見了活菩薩一般,投去求助的目光。
“不瞞你說,看到蒙長史讓黎執事給你安排事務,他又把你單獨帶來撰文堂,我就覺得不對勁了,所以專門過來了一趟。”婠也很坦誠的道明來意。
“此話怎講?”陳宥有些迷惑。
“說來話長,我們先把這摞公函給處理一下吧,能處理多少是多少,兵部已多次催辦了,蒙長史也授命我協理,既然你接手了,就當給你上一課吧。”婠邊說邊挪過來一張竹椅,貼著陳宥的位置坐下。
陳宥見師姐主動施援,也不敢怠慢,兩人很快就進入了狀態。婠指導陳宥提改批注,書寫公函,草擬奏本;陳宥則向婠提出公函圈紅處的意見和想法,兩人合作起來效率極高,雖然耽誤了午時用膳,但已把積壓的公函給處置了大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思南县|
上犹县|
蒙山县|
阳泉市|
信阳市|
靖远县|
贡觉县|
呼伦贝尔市|
平远县|
黔西|
北京市|
淮南市|
台江县|
东丽区|
樟树市|
镶黄旗|
丹凤县|
偏关县|
阿克|
汉川市|
内江市|
五原县|
白朗县|
武平县|
商南县|
长乐市|
库车县|
南康市|
格尔木市|
屏东市|
建阳市|
兴海县|
和龙市|
吴旗县|
太湖县|
深州市|
莒南县|
西畴县|
门头沟区|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