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陣戰(二)-《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1/3)頁
“列陣!……二連、四連、五連列陣”
“……排五列橫隊!”
“炮兵架設發射陣地!”
“龍騎兵連于陣后待命!”
“……”
次日,正午時分,第三混成營行進至一處空曠的戈壁地帶時,阿曼人便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低矮的丘陵上,黑壓壓一片,緩緩地朝齊軍逼來。
訓練有素的齊國官兵立時從行軍狀態轉入到戰斗狀態,各部官兵在長官的指令下,迅速列陣,排成了一個大橫隊。
從阿曼人的陣列后,隱約發現有數百騎兵,因而,齊軍的橫隊排成了稍稍厚實的五列,以防騎兵的沖擊。
齊國陸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并且在無數場戰爭的洗禮下,步兵線列戰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戰斗時,一般會使用三種戰術:線列、方陣、縱陣。其中線列是步兵會戰時組成橫排的線列,然后通過火槍齊射來增強火力密度。一般這個線列橫排會有3-4排,第一排跪射,第二排戰射,三四排作為人員補充。這樣的密集火力,可以很好的發揮燧發槍的火力優勢,同時每個士兵之間又保持較為疏松的距離,使得士兵不會受到對方密集火力的大面積傷害。
方陣則是3-4排線列步兵圍成的空心方陣,這是專門針對敵方騎兵在空曠地帶發動四面突襲而部署的陣列,每一個方陣步兵都是要經過嚴格的勇氣訓練,做到能夠直面騎兵的沖擊還能去用刺刀戳刺馬匹,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線列步兵。
而縱陣,是方便步兵進行移動奔襲的方陣,齊國陸軍在行軍時都是統一采用用兩分距縱隊或四分距縱隊。在進入戰場后,便能迅速轉變隊形,展開對敵攻擊。
除了步兵線列方陣,齊國陸軍根據作戰規模和所面對敵軍實力,還會有大量的輕步兵(即獵兵)、騎兵和炮兵與方陣相配合,這樣的戰斗模式在這個時代除了遇到同等的對手、采用同樣戰術硬碰硬,幾乎是無解的。
對于齊國陸軍中最小的編制——連來說,只有一種隊形,那就是三列橫隊。橫隊、縱隊、方陣等隊形是對營以上編制單位而言的。
所謂營橫隊、營縱隊、營方陣其實就是營級長官將所含三列連橫隊進行變換、組合和排列的產物。將所有三列連橫隊排成一個大橫隊,就是營橫隊,這種陣型的優點是便于發揚火力,缺點是對地形和紀律要求非常敏感,移動速度慢而且非常難保持隊形的整齊。
不過,第三混成營所在的位置卻是一片極為空曠的戈壁地帶,幾乎沒有任何遮攔,倒也方便了部隊列陣迎敵。唯一不利的因素,可能就是敵軍從南面的丘陵方向沖來,使得齊軍官兵不得不迎面正午刺眼的陽光。
“狗日的,阿曼人還真是選了一個最好的攻擊時間。”連長俞元斌手搭涼棚,瞇著眼睛,朝數百米外的阿曼陣列望去,“這大中午的,硬是不讓老子歇一下!……咦,那些沖在前面的是波斯人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商丘市|
商丘市|
奉新县|
施秉县|
二连浩特市|
抚顺市|
朔州市|
恩平市|
措勤县|
江津市|
钟山县|
怀安县|
鄢陵县|
乌拉特后旗|
枣强县|
宜章县|
静乐县|
潞城市|
建昌县|
康平县|
新河县|
千阳县|
满洲里市|
铜山县|
双柏县|
宜昌市|
通海县|
乌拉特前旗|
平陆县|
进贤县|
阿图什市|
什邡市|
黔东|
樟树市|
桓仁|
富顺县|
新泰市|
桂平市|
灌阳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