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伊斯法罕-《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1/3)頁
1722年1月5日,伊斯法罕。
1501年,伊斯瑪儀一世擊敗白羊王朝,占領了白羊王朝的首都在大不里士,自稱“萬王之王”,建立薩法維王朝。但在接下來的近百年時間,面對更為強大的西北鄰居--奧斯曼帝國,卻一直都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可以說是被奧斯曼人摁在地上暴揍,一度跪著“喊爸爸”,那是相當地郁悶。首都大不里士還曾四次讓奧斯曼人攻破,整個城市被洗劫一空。
后來,為了躲開奧斯曼遠一點,薩法維王朝索性將首都從大不里士遷到加茲溫。到了1598年,阿拔斯一世又把都城從過于靠近邊界的加茲溫遷到位于國家中心的伊斯法罕。
或許,新都城的風水太好,薩法維王朝突然開始轉運了。在偉大的阿巴斯大帝帶領下,彪悍的波斯騎兵經過數年的血戰不僅收復了馬什哈德這些核心地帶,而且一直打到撒馬爾罕,還迫使阿富汗臣服。
收拾完東境,轉過頭來集中力量進攻奧斯曼。而這個時候奧斯曼國力已經大不如以前了,阿巴斯經過十年苦戰收復了西北的所有失地。未幾年,再次發動第二次大規模戰役,重新收復了富饒的兩河流域,可以說,在阿巴斯大帝統治時期,薩法維王朝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伊斯法罕,這座城市不僅是薩法維王朝的都城,而且歷來就是南北交通的樞紐,也是貿易通道,中國的絲綢之路過來之后,通過撒馬爾罕然后在通過馬什哈德,沿著厄爾布爾山脈走到德黑蘭附近有一支繼續往大不里士走,通過土耳其,還有一支往南走到伊斯法罕,然后翻越扎格羅斯山脈達到巴格達,通過地中海最后跟歐洲進行貿易,另外還有一條從印度過來也要經過伊斯法罕。
所以,伊斯法罕歷來就是南北東西的一個重要的商業大通道,商貿通衢之地,再加上阿巴斯大帝不遺余力地對新都的大規模建設,使得伊斯法罕變得異常壯麗,被世人譽為“天下之半”。嗯,就是稱贊伊斯法罕是天下一半,天下一半的好東西伊斯法罕都有。
這時的伊斯法罕,依舊富麗堂皇,無隗于“波斯明珠”的美稱,一座座雄偉壯觀的真神寺、肅穆沉靜的經學堂、無數裝飾考究的商隊客棧,眾多掛著白布冒著熱氣的公共浴室,南來北往的商人,街道熙熙攘攘,無不顯示出這座城市的商業興盛。
“哇,好大的真神寺!”
經過二十余天的長途跋涉,商隊終于抵達了薩法維王朝的都城--伊斯法罕。按照波斯人的規定,任何私人武裝均不能進入伊斯法罕,因而,兩百余商社“護衛”隨同商社人員都留在了城外的商站里,而幾名身著普通服飾的軍官則在商社掌柜的引領下,乘坐兩輛馬車,穿過繁華熱鬧的街道,朝城西方向的齊國公使館而去。在路過國王真神寺(今伊斯法罕伊瑪目清真寺)時,眾人均被它所展現出的雄渾莊嚴、精美瑰麗氣魄所震撼。
這座占地達一萬七千余平方米的真神寺,是伊斯法罕最大的雙層拱頂真神寺,據傳,阿巴斯大帝為了建造這項工程,召來了全波斯最優秀的工匠,花了二十七年時間才精心修建而成。正門上有許多著名書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書寫的詩文,高聳的宣禮塔大門貼滿了瑰麗、繽紛的漂亮瓷磚。蜂窩狀的門廊拱頂上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裝飾,門廊下則貼著細膩柔滑的大理石。
第三混成營營長、宣節校尉(少校)閆少武看著逐漸遠去的那座宏偉寺廟,心中不自覺拿它跟建業城中那座高達一百多米的通天塔相比較,好像它除了占地廣大,不論是從高度上,還是從建筑外觀上,都是遠遠不如后者的高聳壯觀。
不過,這個國家既然能建造出如此雄渾的真神寺廟,其國力想來還是不弱的,至于他們在路途中所看到的王朝末世般破敗景象,可能是地方政府怠于治理才導致的。
發源于波斯西部扎格羅斯山脈的查揚德河,從西到東貫穿了伊斯法罕城區。在潺潺的查揚德河上,橫跨著數座頗具歷史感和藝術美的古橋,其中最為漂亮的當屬三十三孔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榆树市|
澎湖县|
金塔县|
镇江市|
潮州市|
台中县|
嘉善县|
宜章县|
青岛市|
台江县|
邢台县|
长治县|
河曲县|
宽甸|
林甸县|
武川县|
温泉县|
平罗县|
张掖市|
满洲里市|
卢龙县|
平山县|
巍山|
沙坪坝区|
保靖县|
舒城县|
新竹市|
永兴县|
玛多县|
文登市|
手游|
佛学|
宜兴市|
翁源县|
二连浩特市|
西贡区|
泗水县|
天门市|
SHOW|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