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延良向營長閆少武敬了一個軍禮后,便以立正姿勢站在桌案旁,等待長官的訓(xùn)話。 “稍息。”閆少武擺了擺手,微笑著說道:“坐下說話吧。” “是,長官。”李延良應(yīng)諾一聲,便坐在了一把椅子上,腰背挺直,雙手撫膝,目光平視長官。 “放松一點,李校尉。”閆少武笑著說道:“你無需如此緊張,我們現(xiàn)在只是隨意閑聊。” “是,長官。”李延良稍稍松弛了一下腰背,看著一臉溫和的閆少武。 “李延良,生于紹寧十六年(1702年),大興人。泰平十六年(1720年),畢業(yè)于大興陸軍學(xué)校,成績評定為甲上;泰平十七年,于開化總督區(qū)(爪哇島)軍官見習(xí)期滿后,評定為優(yōu)異,并被正式授予陪戎校尉(少尉)軍銜。”閆少武看著李延良,臉上露出一絲贊賞的表情,“自去年一月,你又分配至我106團第三混成營二連一排,擔(dān)任排長之職,恪盡職守,表現(xiàn)突出,實乃我陸軍優(yōu)秀軍官之典范。” “謝長官夸獎,卑職實不敢當。” “不,你當?shù)茫 遍Z少武說道:“要不是你前日大膽提出建議,向圍困我部的阿富汗人直接購糧,那我們整個商站近五百多口人,怕是要餓死大半。臨到最后,不論是商站,還是我部二百余官兵,下場都將是極為悲慘和屈辱的。” “長官,我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思路并不成熟,當時也不能肯定這個辦法是否可行。”李延良謙虛地說道:“要不是長官和幾位參謀軍官會同商站中的掌柜、主事們集思廣益、共同出謀劃策,做出周密規(guī)劃和推演,也不至于促成此事,讓那些阿富汗人配合賣糧予我們。” “我軍中男兒何須如此扭捏,是你的功勞,大大方方地領(lǐng)了就是。”閆少武對李延良的態(tài)度相當滿意,不僅人聰明機靈,而且識大體,不貪功,是一個值得栽培的好苗子。 “待此戰(zhàn)結(jié)束后,我會向上峰給你表功,讓你獲得應(yīng)有的嘉獎和晉升。對了,你是如何想出,直接找阿富汗人購糧的?要知道,他們可是我們的敵人,賣糧予我們,算是資敵行為。” “長官,卑職在少年時,曾聽一位商人鄰居說及大陸前明的事例。當年建奴禍亂遼東,自身出產(chǎn)不豐,根本無法支撐他們持續(xù)作戰(zhàn)。但他們卻能依靠搶掠而來的金銀,從晉商那里買來大量的糧食、鐵器、火藥等戰(zhàn)略物資,為他們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有效支持。而圍困我們的阿富汗人,并非鐵板一塊,其中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未必會為那個馬哈茂德傾盡全力。故而,卑職便覺得是否可以資利用一番。” “不錯,能舉一反三,活學(xué)活用,你已擁有一名優(yōu)秀軍官必備的軍事素養(yǎng)。”閆少武點了點頭,眼里帶著幾分贊賞,“好好努力,以后,你的前途當不可限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