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波斯局勢的變化-《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2/3)頁
為此,他與納迪爾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怒氣沖沖地帶領侍衛離開了軍營。
納迪爾的后衛騎兵部隊使用弓箭和火槍將帝**隊控制在一定距離之外,塵土飛揚中,雙方不斷周旋和戰斗,盡管帝**隊步步緊逼,但納迪爾軍依舊在緩緩撤退,整個軍勢并未顯露出潰敗的跡象。
隨著這場戰役的勝利,納迪爾在呼羅珊地區獲得了極高的聲望。
不過,在納迪爾看來,齊國人來到波斯,所圖不過商貿之利,斷不會為了薩法維王朝跟自己拼個你死我活。
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屬于一個集體,周圍都是同伴,很多人是部落同族或親屬、多年的親密伙伴。他們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表現卓越,也做好準備為了同伴去殺人或被殺。
前鋒小規模的戰斗陸續爆發了,兩支軍隊都在試探對方的情況,試圖尋找一個對己方有利的位置和時機。
占領者的殘暴統治也激起了波斯人民的反抗,一度引發了全國眾多的起義,許多領軍人物都聲稱自己是前沙阿素丹·侯賽因的兒子,或者是薩法維王朝早期君主們的后代。
那么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納迪爾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馬哈茂德,將會帶領他們沿著吉爾扎伊人的曾上演的劇情,再次掀翻薩法維王朝,繼而征服這個古老的帝國。
此次馬亞梅會戰,納迪爾戰勝了強大的帝**隊,斃傷俘帝國士兵超過一萬三千余,震動了整個波斯,并在奧斯曼、阿富汗、布哈拉、俾路之,乃至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騎兵大部分是部落成員,很多人還是非波斯裔(甚至還有些人是非什葉派信徒)--阿夫沙爾和愷加部落的土庫曼人、庫爾德人、干草原土庫曼人、阿卜達里人及其他。
第一波射擊永遠是最有效的,因為每個人都做好了射擊準備,而射擊過后騰起的硝煙會模糊視線,重新裝填彈藥后容易迷失方向。
納迪爾利用騎兵的拖延戰術為自己爭取了時間,在高于河谷地勢的塔爾山山坡上提前部署了重型火炮和輕型駱駝火炮(即小黃蜂)。
納迪爾親自帶領主力部隊緊密聚集在火炮下方,嚴令保持安靜、克制火力,直到帝**隊進入火炮射程范圍,身體盡量貼伏地面,沒有他的命令決不許開火。
早在數年前,重新恢復統治的薩法維王朝因為暫時騰不出手來對付他,曾想以政治手段來收服納迪爾,任命他為馬贊達蘭總督,并要求他來伊斯法罕覲見阿巴斯三世。
如此雄厚的本錢,納迪爾自然也生出幾分野心。
據悉,在陣中督戰的偽沙阿塔赫瑪斯普二世曾力勸納迪爾對敗退的帝**隊予以銜尾追殺,一鼓作氣打到伊斯法罕,推翻阿巴斯三世的統治。
眼看帝**隊靠近了,納迪爾軍的火炮從山間開火,瞬間炮火轟鳴,無數的炮彈直接砸入帝**隊的中心,結果造成帝**隊緊湊的隊形中“數百名士兵像黃瓜一樣斷成兩截”,首尾不能相顧。
可能是為了避免齊國人的勢力在這次平叛戰爭當中,順勢又延伸至呼羅珊地區,阿巴斯三世接受宮廷中“有識之士”的建議,決定不借助齊國駐軍的力量,完全以帝國新軍和各地征召的武裝部隊為主,實現該軍事行動的最終目標。
部署完畢后,進軍并征服呼羅珊之路已經呈現在加耶迪的眼前,帝國的最高榮耀、沙阿的封賞也將在他勝利班師后逐一實現。
此前,那些來自阿富汗和布哈拉的部族來投順只是畏于納迪爾的軍事威脅,不得不選擇與他合作,奉獻出部族里的戰士供他驅使。
但就在波斯各地風起云涌的反抗大潮當中,還是有數股地方勢力成功地站穩了腳跟,并隨著阿富汗人勢力在齊國人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后,逐漸坐大,成為威震一方的地方“強藩”。
更讓薩法維王朝忌諱的是,這個納迪爾居然還收留了偽沙阿塔赫瑪斯普二世,還以他的名義不斷招降收納周邊“不服王化”的地方武裝和部族武裝,并將他們的觸手延伸至塞姆南、戈萊斯坦、馬贊達蘭和亞茲德等幾個周邊省份。
在這場戰斗中,固然是納迪爾選擇了正確的戰略和有利于己方的戰場,但持火槍的步兵和重型火炮是納迪爾軍的致勝關鍵。
數百匹馬和騎士應聲倒下,在地上苦苦掙扎,后面的騎兵則踉踉蹌蹌進入彌漫著硝煙和塵土的戰場。
未幾年,納迪爾還不顧帝國詔令,帶兵攻入阿富汗和布哈拉汗國,收降部族數十萬,不僅解除了他的后顧之憂,還極大地擴展了自己的軍事力量,隱隱形成與帝國中央政府割據對抗的局面。
為什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清原|
大邑县|
舒兰市|
沂源县|
南昌县|
右玉县|
汾阳市|
抚松县|
日土县|
成都市|
漳平市|
安新县|
旬邑县|
新龙县|
滨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吉首市|
新余市|
平江县|
五常市|
太谷县|
襄樊市|
抚宁县|
夏邑县|
托克逊县|
龙游县|
肥乡县|
固镇县|
元谋县|
磐石市|
沭阳县|
临朐县|
奉节县|
昭觉县|
民丰县|
麻江县|
嘉善县|
辽阳市|
迁安市|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