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學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它創立于1088年的神圣羅馬帝國時期,是世界上廣泛公認的、擁有完整大學體系并發展最早的第一所大學,被譽為“世界大學之母”。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則誕生于1637年的漢洲建業城。 是時,齊國還未建國稱制,但以太祖為首的民政府卻在建業設立了一所工業研究院,命名為天工學院,在總結和歸納既有的工農業生產技術同時,還對這個世界上最為前沿的科學理論和工藝技術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在它建校的數十年歷程中,創造過無數的輝煌,也結出無數的碩果。 世界上第一臺實用型的蒸汽機便是在天工學院和黑山工業研究所聯合研制下,成功問世的。 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也是在天工學院的多年理論總結指導下,并親自參與多項試驗,最終得以飛速地行駛在鐵軌上。 第一架改良后的紡紗機、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織布機、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飛魚船(即飛剪船)、第一艘蒸汽帆船……等等,一系列齊國乃至世界高端的工業技術和發明,皆有天工學院的參與和實施。 天工學院最大的捐助者是大齊皇室基金,每年會獲得皇室多達數十萬的資金扶持。 即使到了現在,齊國已陸續建有六十余所綜合大學和各類專業學院,但天工學院仍舊以其雄厚的科技儲備和豐富人文儲備,成為齊國最頂尖的工科大學。 齊國的大學完全不同于神州大陸秦國所設立的各級縣學、府學和國子監之類的官辦學校,很少會教授學生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文典,反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研究的探索、創新和發現,并試圖將科學和技術與社會及經濟的發展相結合。 教育價值取向也主要強調學術自由、獨立思考、研究導向、學問傳承等,以培養出富有學術深度和嚴格的批判眼光的專業人才為目標。 不過,在齊國大學里的部分人文專業方面,也會對儒家經典進行辯證性地研究和學習,試圖通過對歷代先賢所著文典予以重新解讀,將其與齊國不斷發展和進化的諸多社會問題相互融通,尋找出某種合適的理論支撐。 當年,太祖皇帝在創辦大學教育時,曾強調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并主張個體的自我實現與真理探索,同時,還要將學到的理論用于實際,相互印證、相互促進,切忌閉門造車、出門合轍,造成形而上學的空談現象,這些觀點對后來齊國高等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太祖皇帝還指出,高等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人文思考和道德理念,也甚為關注實際問題和具體應用的學科,如社會科學、經濟學、法律、政治等學科,認為這些學科有利于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不同于歐洲各國的古典大學,大部分研究和學習的內容以神學為主,齊國的大學則是禁止神學及宗教傳播的,即使是傳統的東方道教和佛教,也不能在學校里布道施教,發展信徒,至于與被打壓和限制的天主教和真神教,那就更不能進入校園。 更值得稱道的是,齊國大學的入學門檻不以身份和地位來決定,凡是能通過大學招錄考試的學生,不分門第、不論貴賤,皆能入學就讀。 對于家境貧寒的學子,政府和學校也會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資助,幫助其盡可能地完成學業。 畢竟,能通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最終能考上萬中挑一的大學,那絕對是帝國棟梁之材,其未來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和創造的財富也將是難以估量的。 要知道,這個時期,英格蘭王國根據1662年頒布的《信仰劃一法》規定,信奉國教不僅是國教會神職人員、學校教師任職的必要條件,而且還是當時英格蘭高校申請入學和獲取學位的前提條件。 在齊國的每個大學都會根據專業的不同,設置若干獨立學院。在一些財政撥款或者民間捐款充裕的大學,各個獨立學院都還有自己的校舍,有教室、食堂、圖書館、運動場、會所和學生宿舍。 大部分學生都會配備有兩到四人的居住套房,包括書房和臥室,生活條件算是極為優越的。 在學制上,不同于歐洲的大學會將一學年分成三學期,齊國的大學從建立之初,便直接將一學年分成兩個學期,中間是五到六周的假期,以為學生提供返家團聚或者社會實踐的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