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733年7月2日,下午三時,當一隊隊丟盔棄甲的喀爾喀騎兵出現在烏布蘇湖畔的巴彥牧場(今外蒙烏蘭固木市)時,大清王國蒙古專使弘暻頓覺情勢不妙。 難道南邊的偽秦朝廷動作如此迅速,已經派出精銳大軍殺到了科布多,擊敗了這些喀爾喀蒙古騎兵? “……貝勒爺,偽秦的援軍根本沒有來?!弊o軍都統博德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跑了過來,氣喘吁吁地說道:“那些喀爾喀蒙古騎兵……在科布多城被偽秦五百多守軍給打崩了,丟棄了所有的輜重物資,一路逃了回來!” “什么,三千多騎兵竟然被五百守軍給打崩了?”弘暻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這些喀爾喀蒙古人都是一群豬嗎?前些日子不是報信過來,說是科布多城已經被他們圍得死死的,破城指日可待。怎么一轉眼,被人家守軍給打了回來?” “貝勒爺,奴才聽那些喀爾喀騎兵零零碎碎地反饋,說是偽秦守軍讓城中的數百蒙古人詐降,將他們誘入城中,廣設街壘、拒馬,然后以密集火炮和火槍攢射,當場擊殺了千余蒙古騎兵,剩下的則在混亂當中四散奔逃,被偽秦守軍乘勢掩殺,便收不住敗勢,直接一路逃了回來?!? “廢物!……都他媽的是一群廢物!”弘暻聽了,破口大罵,“這些蒙古人是越發不成樣了,哪里還有半點昔年蒙古大興時期的銳氣和勇武,真是枉為成吉思汗的子孫!” “那……,貝勒爺,咱們大清還要往喀爾喀派兵嗎?”博德小心地問道。 “為啥不派兵?”弘暻斜了他一眼,“這么多年了,喀爾喀蒙古諸部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發起大規模的反秦運動,咱們大清若是不趁機插一腳,給偽秦添點亂,上點眼藥,難道還坐視他們慢慢整合收服喀爾喀蒙古?……唇亡齒寒的道理,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咱大清的本錢不厚呀!”博德擔憂地說道:“就喀爾喀蒙古諸部這般模樣,別到時候將咱們給坑了!” “咱大清還有其他選擇嗎?”弘暻聞言,嘆了一口氣,“渤海國一心想要往西邊打,想奪取更為豐盛的葉尼塞河流域,他們對喀爾喀蒙古根本不感興趣,無意向南用兵。若是咱們不支援喀爾喀諸部,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武力支援,信不信要不了一年時間,偽秦就能將他們這群慫貨給平了!再者說了,咱們大清不趁著喀爾喀蒙古大亂之際,多掠些丁口回去,那得多暴殄天物?” 滿清余孽在敗退至烏梁海地區后,為了發展求存,積極聯絡渤海國,與這個昔日大清叛逆建立的王國形成了非正式的聯盟關系,甚至還自降身份,以兄事渤海。 而渤海國為了確保自己西南側翼的安全,也愿意支持清國在烏梁海地區保持軍事存在,從而在喀爾喀和西域兩個方向牽制大秦的力量。 于是,渤海國將北明和齊國提供的大量火器轉售給清國,幫助他們擊敗了當地的蒙古和托輝特部及其他地方土著的反抗,迅速站穩了腳跟。 當然,渤海國給予的火器及其他物資援助也不是白送的,需要清國用毛皮、藥材和金銀來換,而且價格也是高得離譜。 但置身于烏梁海這種窮鄉僻壤環境下的清國自然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只能接受渤海國的盤剝和壓榨。 北邊是俄羅斯人的地盤,西南是準噶爾人的勢力范圍,南邊又是被偽秦控制的喀爾喀蒙古,唯有東邊,穿過崇山峻嶺,才能抵達渤海國,獲取為數不多的武器支援。 可以說,清國所處的地緣態勢極為惡劣,若是不能得到外部“先進文明”的支持,他們遲早就會跟當地的和托輝特部蒙古人一樣,淪為一群愚昧而又無知的野蠻土著,成為他人的口中之食,最終消失于歷史長河之中。 但是,作為曾經入主中原,差點成為神州大陸第二個少數民族王朝的大清,自然不想就此湮滅于塵埃。 偽秦沒有徹底將我們覆滅,那就意味著我大清尚有天命,國柞不該滅絕,那我們是不是在輾轉數萬里之后,在烏梁海地區可以重新振作復起,再創偉業? 當然,逆勢翻盤,再打回中原,我大清是暫時不敢奢望,但是在經過臥薪嘗膽,潛心發展,具有一定的實力之后,控制影響喀爾喀蒙古,窺探準噶爾舊地,甚至西向經略鄂畢河流域,建立一個龐大的西部帝國,還是可以暢想一番的。 目前,困擾清國繼續發展壯大的最大不利因素就是人口數量的嚴重不足。 當年愍宗皇帝(康熙謚號)從喀爾喀敗退至烏梁海地區,我大清尚有滿蒙漢八旗軍隊一萬四千余,還裹挾漢人和蒙古部族三萬余眾,在隨后陸續征服了當地的和托輝特部后,又獲得了兩萬余丁口,加上深山老林中唐努圖瓦人、布魯特人(即柯爾克孜族)、布里亞特人,以及收納了部分原噶爾丹一些部眾,差不多治下人口八萬余,算的上漠西地區最為強大的一股力量。 然而,三十多年過去了,隨著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甲兵陸續老去和病逝,再加之地方貧瘠,無以補充,不僅使得整個滿洲的人口出現下降的趨勢,就連戰力也急劇衰敗,不要說跟秦軍一較長短,就連準噶爾汗國也不敢與之比劃。甚至,連北邊那些小股的俄羅斯人武裝據點,應付起來也是格外費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