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點播暫時中斷-《纜鎮語錄》


    第(3/3)頁

    蘭蘭進手術室了,蘭蘭父親守在門口。

    蘭蘭父親:他和女兒都很愛唱歌,蘭蘭時候媽媽就去世了。

    這時,一醫生打開手術室門,神情嚴肅,招手讓他們三人進門。

    病床上,蘭蘭身上插滿管子。

    主刀醫生:撥孩子已經不行了,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斳

    撥什么?斳蘭蘭父親一把抓住主刀醫生的手,號淘大哭。

    冰與劍也大哭起來!

    下面是冰的讀書筆記:

    〖帛書本〗: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通行本〗: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大義】:一個“故”字,決定了這兩句話應該是前四句話的一種結。31前四句話基本描述了“道”的主要特點,其邏輯線條大致是:道,是運行變化的;所以很難用一個“道”字去恒久命名它;道包含了兩種特性,分別是“虛空”和“存在”,一種是萬物誕生前的狀態,一種是誕生萬物的基礎動因。而這兩句是這樣進行結的:所以,如果能讓自已保持不受欲望的驅使,就可能觀察出“道”的有序與美妙;而如果一直處于欲望的控制之下,則只能領悟出一些“道”的日常功用了。【闡述】:這兩句話我首先要的是“徼”字,幾乎所有的版本都注音為“徼”,意思為“邊界、邊際”,名詞。這是大錯特錯的!起因是因為傳世通行本《道德經》刪字的緣故。帛書本中的“以觀其所徼”被刪除了一個“所”字,或許是前代的注家為追求字數的對應而改吧,“觀其妙”、“觀其徼”字數相等,讀來朗朗上口,頗有駢文之福但是,刪了這個字后,則整句話的意思都完全變了。在“所”之后,多為動詞,另外,“徼”字的偏旁為雙立人,甲骨文、金文中這個偏旁的字多與行動有關,也多為動詞。而“徼”字的本義就是動詞,意思為:抄襲、剽竊。現在,我們可以明確的是,這里的“徼”字不該是名詞,它是動詞,因為前面有個“所”字。那么,意思呢?當然不是它的本義,而是它的通假字“邀”字,最初的古文一般同音的字其義亦同,所以,“徼”、“邀”、“要”是可以混用的,但“徼”字這么使用時,讀音卻發生了變化,與“邀”、“要”同音,其義為“求取、索取、探求”。基于這個發現,我特為“徼”字進行了注音,希望能改變千年來的以訛傳訛。大家再來看一看“欲”字,非常明顯,分開為“谷、欠”,異體字為“慾”,望文即可生義,本義為有所不足,內心升起的貪欲,后泛指其他欲望。再回到“徼”字比對看看,“求取、索取”是不是“欲望”表32現在外的一種典型方式?所以,“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應該才是這句話的正解。還有必要解釋一下“妙”字,大多數注家都認為它是精妙、精微的意思,而“徼”字作名詞時有邊界、邊際之意,所以正好一個是講微觀,一個是講宏觀。但在“徼”字的意思明確之后,“妙”字也應以它的本義來進行解釋,那就是美好之意。這也體現了老子的思想,他認為那些務虛的、無用的探究才是值得提倡的,反之,一切實用主義的努力都會淪為功用,是出于滿足欲望的驅使。這兩句話中,明顯彰顯了老子“去欲”的思想,老子要求我們不要受欲望的驅使,而要更多地“務虛”,不要“務實”。眼睛里只盯著事物的實際功用性,就會不斷受到欲望驅使,成為欲望的奴隸,回望人類的文明史,可不就是一部人類欲望不斷膨脹,不斷被滿足,然后又不斷膨脹的歷史嗎!而人類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讓我們靜下來想一想,所謂的人類文明史,真是人類不斷推動向前的嗎,難道不是欲望駕馭著人類向前艱辛拱動著前行的嗎?!一種現在田間常見的“狗尾巴草”,在偶爾經歷了一場火之后,人類的先民們發現它的種子被烤熟之后,不僅可以食用,且比平時采集到的生果子可口,于是,生出了一種培育、種植它的欲望。需要明的是,在剛剛培育它時,是根本沒有產量優勢的,也就是,先民們大概率只是追求其獨特的口感與口味,這才開始了現在被稱之為“麥”的種植,先民們對于口感的欲望開始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隨著“狗尾巴草”經過一代代精心培育,不斷變異、優化,后來,產量居然也成為了一種優勢之后,先民們又生出了新的欲望。應該,在采獵時代,先民們的收獲并不穩定,難免就會有半饑半飽的時候,人類逐漸萎縮的盲腸就是最好的佐證,盲腸的作用是研磨和消化高密度纖維物的,比如:植物根系或塊莖以及動物碎骨等。也就是,先民們在收獲不穩定時,是完全饑不擇食的,只要是能夠被消化吸收的東西,就來者不拒,根本不會考慮其好吃不好吃的問題。可一旦發現了“狗尾巴草”的產量大且穩定后,人類的欲望就從“好吃”發展到了“吃飽且吃好”,就這樣,我們民族的文明發展路徑就被“狗尾巴草”鎖定了:首先是逐水而居;其次是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33然后決定了我們數千年的社會體制,必須是奴隸社會或類奴隸社會;最重要的是,它造成了我們的道德淪喪。要知道,在采獵時代,只有半饑半飽,但幾乎不會出現饑荒,因為盲腸沒有失去作用,大自然中可食用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而一旦先民們被鎖死在一塊土地上,再加上人增加的因素,但凡出現自然災害,農作物歉收,就會出現慘絕人寰的饑荒,人們易子而食的時候,道德與倫理就毫無容身之處了。所以,人類馴化麥的過程,其實也是被麥反馴化的過程。而這一切的源頭,就來自于人類的欲望。人類欲望這種東西,其最大的特點恰是永不會被真正滿足,當其階段性地得到滿足后,會很快生出一個更大的欲望來,駕馭著人類不斷為其披荊斬棘、砥礪前校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肯定不是人類,而是麥!它們中的一部分保持了然原始的本色,仍在山野田間隨風搖曳;另一部分則馴化了人類,讓人類付出艱辛,盡心精心地侍候它們,并將它的基因跨越大山大洋傳播向世界——它兼具了繁衍的廣度,以及生命力的頑強!而人類只具有了廣度,但生命力卻是無比脆弱的,隨時面臨滅絕危機。《道德經》似乎早就看到人類受了欲望的驅使,其必然之命運。因此希望人類能“恒無欲”,多一些“務虛之學”、“無用之學”,而不要“恒有欲”,致力于“務實之學”、“學以致用”,總之,遠離欲望,遠離功用之學。當代人形容科學技術的進步,有這么一個法:科技,就是人類自身能力的向外拓展。大致意思就是,人類的手臂不夠有力,于是有了機械臂、起重機;人34類的雙足不夠迅捷,于是有了汽車、高鐵;人類大腦的計算速度不夠快,于是有了計算器、電腦;人類的攻擊力不足,于是有了各種武器……看吧,哪一樣離得了欲望!當我終于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后,對于朱子“存理,滅人欲”的思想不由多了一分敬意。之所以是敬意,是因為連孔子都承認饒欲望,他就:“飲食男女,人之大于存焉”嘛。而做為儒學后輩,朱熹敢于與孔子背道而馳,轉身投入道家老子的懷抱,這是需要大智的,因為他必須確信自己的觀點正確;同時,“滅人欲”這樣極端反人性的提法,我不信朱子會不清楚將遭到世人多大的叱責與詰難,要知道,連老子都只是“去欲”而已,絕口不提“滅欲”。朱熹之所以這么做了,我個人以為,這是老子與朱子所處時代不同造成的差異,朱子所處時代,我們已被文明綁架了千余年,許多結果都已清晰呈現,而老子之時,許多結局皆出于推想而已,于是,朱子矯枉過正也就可以理解了,無論如何,這亦是需要大勇的。如此大智大勇之人,朱熹當得起一個“子”字!《道德經》第一章就開始討論“欲”的問題,至少明了一個問題:欲望,是符合人性的,甚至就是組成人性的一部分。豈止是人類呢,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生存和繁衍,都是其最基本之欲望,如果可以將本能亦歸入欲望的話。所以,老子提倡的是“去欲”,大致可理解為去除那些多余的欲望,能夠做到“生存下去,并將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這兩條就足矣。老子為我們指出的發展路徑非常明確,那就是拒絕文明,重回氏族時代。而關于“文明”,我是這樣定義的:遠古人類所需的一切,都來自于大自然之饋贈,而一旦人類的吃穿用度,開始出自于自身,那就意味著開始創造文明了,比如將“狗尾巴草”馴化為“麥”,我們很快就開始進入了農耕文明。老子在春秋時期就看清了人類文明的副作用,也看清了人類欲望的特性,因此,他對我們當頭棒喝,惜乎,沒能喚醒世人。【翻譯】:所以,如果能保持恒久不受欲望的驅動,就可以觀察到道之有序與美妙;可如果一直受著欲望的驅使,則只能領悟到道的世俗功用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华阴市| 宁远县| 大石桥市| 永定县| 新建县| 阿克苏市| 纳雍县| 屯昌县| 嘉鱼县| 象山县| 新蔡县| 宣武区| 孟连| 城口县| 云霄县| 吐鲁番市| 慈溪市| 独山县| 石家庄市| 岚皋县| 舒城县| 泾川县| 柏乡县| 盱眙县| 贵阳市| 房山区| 平乡县| 怀集县| 太白县| 延长县| 报价| 开封市| 龙南县| 巫山县| 南岸区| 栖霞市| 惠来县| 托里县| 西乌|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