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靖海陣-《大荒蠻神》
第(1/3)頁
“父皇頒下帝詔,所有愿意遷入南麓濱海平原的部族,建一城者,皆封百里侯,建十城者,皆封千里侯;許諸宗設立道院,收錄弟子、傳習道法、教化萬民……”
慶王姜瀾主權負責雪龍山南麓濱海平原開事實,背后自然有熹武帝的大力支持,從這道帝詔,也能看出熹武帝對宗族與宗門之間的區別,了然于心。
神將宗裔及附屬宗族,進入雪龍山是來侵疆掠土、分封王侯的,絕不會像梧山那般,將封爵、封地讓給蠻荒部族,但熹武帝想要鞏固澹州的基業,以及姜氏后續還想將云洲諸域牢牢控制在手里,又不得不依賴神將宗裔。
“帝君此詔,真是宏圖遠大,帝心圣明。”陳尋說道,他有拍馬溜須之嫌,卻也不違本心,要是他處在熹武帝的位子上,大概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方略來。
熹武帝所修倘若也是天道法相、眾生愿力,所統治疆域之廣闊、人丁之繁茂,都與此直接相關,他不可能永遠憋在雪龍山中麓,不往外大舉擴張,也必然依賴于神將宗裔對他的支持。
神將宗裔欲在澹州附近侵奪蠻荒部族的土地,熹武帝也需要支持,同時也只有神將宗裔有動力將族人大規模遷入澹州,填實澹州的人口。
神將宗裔在澹州外圍所接受的封邑,多與大鴻、風鴻兩族接壤,這也是澹州對兩翼及雪龍山北麓所必需保持的擴張勢態。
相比較之下,宗門對姜氏帝室的支持及依賴都要比神將宗裔弱得多;澹州附近的蠻荒部族,也主要懾服于姜氏的武力,談不上真正的歸心。
既然這樣,熹武帝鼓勵蠻荒部族從雪龍山腹地遷出,進入濱海平原建城,大規模開南麓濱海平原的同時,也能緩解蠻荒部族與神將宗裔之間的爭地矛盾。
而將教化之責委于宗門,此舉也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蠻荒部族加以教化,移風易俗,與云洲趨同,能消減蠻荒部族對姜氏帝室的反抗之心;將云洲宗門的力量拉入澹州,也減緩云洲宗門過深涉及澹州戰事的擔憂。
分工明確之后,澹州內部最大的矛盾就能得到徹底的緩減。
梧山等宗,不去理會神將宗裔往雪龍山兩翼及北麓的擴張,只需要專心在南麓協助遷入的蠻荒部族建造城池、建立道院、傳習道法、教化萬民即可。
慶王在澹州跟隨在熹武帝身邊修煉也有數年,對澹州附近的蠻荒部族也有不弱的影響力,這次弓侯氏、齊陽氏兩族,就最先隨慶王遷族進入南麓建造城池。
羅余澤、褚月真人,將率兩宗進入天鈞大世界的弟子,協助兩族建造城池。
弓侯、齊陽兩族子弟都不足十萬人,比有風氏人丁還要稀少,在雪龍山南麓所領封地,皆五百里方圓,位于狼牙半島的東北面,與月牙城、有風氏侯城隔海相望。
最先進入南麓的部族,自然有優先選擇權,這兩族選擇緊挨月牙城立足,也是看到月牙城在狼牙半島東海岸站穩了腳,金鱗、黑鱗兩蛟蟄伏近海守護月牙城,也能阻嚇妖獸進入月牙城東北面的沿海。
弓侯、齊陽兩族,世代居于雪龍山腹地的深山峽谷之中,子弟都不如有風氏強悍,而龍門宗、玄都教此時也派出太多的強者,進入天鈞大世界坐鎮兩城,更多是依賴于月牙城的庇護。
天下沒有白得的午餐,梧山與龍門宗、玄都教關系交好,也建立于互利互惠的基礎之上。
最終談妥的條件,就是梧山與龍門宗、玄都教一樣,有從新建弓侯、齊陽等城招收弟子、傳習梧山道法的權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特克斯县|
班玛县|
滨州市|
新龙县|
阿克陶县|
彭泽县|
铜陵市|
防城港市|
巫溪县|
大方县|
资源县|
雷波县|
东源县|
湘乡市|
嵊州市|
昌黎县|
大丰市|
田阳县|
石首市|
新民市|
马龙县|
石门县|
佳木斯市|
朔州市|
西平县|
巴马|
确山县|
东兴市|
富民县|
敖汉旗|
健康|
徐闻县|
斗六市|
姜堰市|
施秉县|
广安市|
桐城市|
鄢陵县|
集贤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