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十八叔,您別走那么快啊,等等小侄,”李景隆一路緊隨朱楩,而且喊的那個肉麻。 以前朱楩以輩分壓他,或者說欺負他,李景隆還七個不服八個不忿,那都是勉強喊一聲叔。 現在可倒好,朱楩沒好氣的說道:“誰是你叔了?能不能離我遠點?別煩我。” 朱楩這個氣,李景隆這小子怎么也跟著跑來找自己了?這可是鼎鼎有名的大明戰神,能不能滾遠點? 要說這個李景隆也真是個人才,只不過這是貶義詞,能把戰神變成貶義詞的,除了叫門天子朱祁鎮,再一個就是他了。 在著名的靖難之役中,因為耿炳文更擅長守城,結果只因為一次失利就被朱允炆臨陣換將,由李景隆為南軍主帥。 這可倒好,這小子是真的都不裝了,簡直像是明演的一樣。 在靖難之役中,其實朱元璋也給朱允炆留下了許多明將,譬如說瞿能,瞿能父子曾經攻上了北平城頭,只要拿下北平,擒獲當時守城的燕王世子朱高熾,朱棣就完了。 結果李景隆竟然選擇撤兵? 后來更是葬送五十萬大軍,以至于讓朱棣直接一路打到京城。 最后還是李景隆親自開城門迎入了朱棣。 難怪總有人懷疑李景隆其實根本就是朱棣的人,因為李景隆在永樂年間,哪怕遭到包括周王朱橚,也就是朱棣的親弟弟等人在內的彈劾,都沒有被懲罰。 后來是不斷有朝中大臣彈劾李景隆,朱棣也只是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勛號,不許他上朝面君,但還是以國公之爵賦閑在家,都舍不得削爵。 而且李景隆是直到永樂末年方才去世的。 這簡直就是個人才,沒有他,朱棣真贏不了。 但凡李景隆有一個地方失誤,瞿能或者平安等大將,都足以把朱棣干趴下了。 其中平安最憋屈,他一度把朱棣逼入絕路,都是李景隆給了活路,才讓朱高煦救了朱棣,否則朱棣恐怕就死在白溝河了。 朱楩瞪著眼前這個大明戰神,怒道:“你跟著我搗什么亂?你和允炆才是同輩兄弟吧?去去去,去給允炆效力去。” 只要朱允炆肯相信李景隆,就算今后要打靖難之役,朱楩心說也能以最快速度‘平亂’,不至于讓大明江山變得千瘡百孔,更不會讓戰火危害到百姓。 這可是他也舍不得殺的人才啊。 李景隆一臉委屈的說道:“瞧您說的,侄兒當初犯渾,幸得叔叔的教訓,已經決定改過自新。只是陛下皇舅爺想讓小侄外出去陜西練兵,所以才想跟您討點經驗嘛。” 前面提過,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文忠則是朱元璋的外甥,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親戚。 李文忠的父親是李貞,娶的正是朱元璋的二姐,而且在朱元璋年幼家境貧寒時,可沒少被姐夫一家接濟照顧。 以至于后來朱元璋不僅讓李貞敕免常朝,贊拜不名,還特別許他穿五爪金龍的龍袍。 那可是龍袍啊。 除了李貞,誰有這等殊榮。 如今李貞與李文忠都已經死了,可朱元璋對待李景隆的寵愛,那是一點也不輸給自己家的子孫。 尤其是因為秦王朱樉突然暴斃而亡,現在還沒讓朱樉的長子朱尚炳襲爵,于是朱元璋打算讓李景隆前往陜西練兵。 再加上之前秦王府的軍隊就算回來,也要先到京城論功行賞一番。 所以李景隆才想跑來找朱楩,討教點心得之類的。 不提其他,但凡朱楩幫他說點話,今后讓這支終歸要回去西安的部隊與彭越和牛勝二人在關鍵時刻幫襯一點,他也能輕松太多了。 說白了就是有求朱楩了,才來找他。 朱楩好笑又好氣的說道:“現在才知道來討好我了?之前干嘛去了?” “瞧您說的,從您年前回來那一天開始,侄子我哪天不是繞著您走的,一直可都是您欺負我的,”李景隆越說越委屈。 身為京城鼎鼎有名的那一掛紈绔子弟之一,李景隆什么時候受這等氣。 偏偏朱楩比他更加身份尊貴,不服不行。 “小表叔,您就幫幫我吧,您看我爺爺和我爹,和皇舅爺都是一家人。您可得可憐可憐我,”李景隆說的很可憐。 按照親戚關系,李文忠和朱楩屬于表兄弟。 可朱楩總覺得這小子是在罵自己,小表叔?小婊砸? 你最好別罵人。 “行了行了,等牛勝、彭越他們回來了,我會幫你打一聲招呼的。你該干嘛干嘛去,別煩我。不就是練兵嘛,好好練,又不需要你帶兵打仗,怕個什么,”朱楩實在是不厭其煩,只能勉強答應。 李景隆這才歡天喜地的離開了,不過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嘟囔一句:“你是領兵打仗過足癮了,我可是第一次啊。” 這小子,真以為我一出生就會這些啊? 朱楩翻了個白眼,懶得理會李景隆,趁著終于得了清閑,趕緊出了宮門。 皇宮門外,朱楩家的馬車自然還在等著。 朱楩坐上馬車,通知道:“去徐府。” 如今他往魏國公府跑是越來越熟練了。 包括徐府對他那也是無比熟悉了,都不需要通稟,一看是他就開門放人了。 不放也不行啊,他昨天都在外面嚷嚷了,如今誰不知道他就是徐府四小姐的夫婿,都快把他當徐府女婿看待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