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元璋突然轉頭對朱楩怒吼一聲。 朱楩被嚇了一跳,渾身一個激靈,茫然的看著朱元璋:“下朝了?” 好家伙,你小子跑這里來補覺來了是吧?合著這件事跟你無關?你剛才睡著了? 朱元璋這個氣,此時朝中這么亂,都是為了誰啊? 但是如今朱元璋偏愛朱楩,誰不知道滇王乃是洪武大帝如今最喜歡的兒子,他舍不得罵。 于是朱元璋以眼神警告朱楩,裝作生氣的問道:“現在你來說說,這件事該怎么解決?” 他在威脅朱楩,你小子最好照詞說,要是敢不按劇本演,在這里再敢說什么不娶湯欣的話,你試試? 不得不說朱元璋還是有點氣魄的,那不怒自威的樣子,已經讓滿朝文武膽戰心驚了,就好像被一頭雄獅盯著一樣。 朱楩無奈的嘆了口氣:“真是的,何苦鬧這么一屜呢?我說大舅子。” 朱楩扭頭看向跪在中后位置的徐輝祖。 徐輝祖沒有答應,你和徐妙錦還沒成親呢,我可不認你。 朱楩也不在意,說道:“本來八字還沒有一撇的事兒呢,前不久我爹才剛給我冊封了偏妃,關于正妃的事還在商榷。你說你急個什么?何況我還沒死呢,還沒到七老八十提不動刀的時候呢。萬一我再立下天大功勞怎么辦?” “你看看那邊跪了一地的人,都怕我爹要動更立儲君的想法。可要是我屢立奇功,總得給我賞賜吧?你說,許給我一門親事好呢?還是讓我當儲君好呢?” 朱楩的話,可謂是大逆不道。 可偏偏在這樣的場合下,竟然沒人站出來彈劾他。 或許這也算是平衡之道? 如果朱楩一開口就要娶兩公之女,那么大家自然不可能答應,這樣一來,你的姻親關系實在是太大了,你娘家的勢力也太可怕了。 但是如果朱楩先說自己可能威脅到儲君的位置,那么大家就可以接受他迎娶二公之女了。 朱楩笑著看著徐輝祖,心說你太著急了,如果我沒點能耐手段,我敢胡咧咧嗎? 朱楩又抬頭看了眼上面的朱元璋,心中嘆了口氣。 其實他又何嘗不是在試探老朱。 沒想到哪怕面對文武百官的壓力,朱元璋都要堅持己見,恐怕他和湯欣的事,是不可能由他拒絕了。 倒不是朱楩又不敢跟朱元璋對著干了,主要是朱元璋腹黑的很,他把湯欣跟徐妙錦捆綁到了一起,想娶徐妙錦是吧?那你就得娶另外一個,不然就一個都別娶。 朱楩不為了別人,也得給徐妙錦考慮啊。 他們一直這樣不明不白的在一起,讓徐妙錦的名聲怎么辦? 何況當初他就是為了木邱而一而再的拒婚,如今他都給木邱爭取到了名分,也該考慮考慮徐妙錦的情緒吧? “其實這朝堂之爭黨派之爭,真的很沒意思。一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里了,有意思嗎?”朱楩搖搖頭,說道:“就在昨天,或者前天?反正不重要了。我剛剛發明了自行車。自行車本身沒什么要緊的,但是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借鑒的地方。” 譬如說今后把車輪改改,把意大利炮架上,就能輕易挪動了。 紅夷大炮最麻煩的就是炮筒的固定問題,那需要堅固的炮臺才能使用,否則開一炮之后,炮筒就要上天或者飛出去了。 若是有機會發明了蒸汽機,不也需要各方面的設備進行配合,才能組建出汽車或者火車嘛。 許多事都是一步一步慢慢鋪墊出來的。 朱楩看看如今的滿朝文武,尤其是對面跪了一地,只為了針對自己的婚事問題而小題大做的文臣們,搖搖頭,一臉失望的說道:“與其把注意力都放在我的身上,我更希望你們能關注關注民生,關注關注國家大事。比如馬上就要開春了,新型作物的試驗田準備好了嗎?試種人員呢?民以食為天,這才是大事。若是老百姓們在你們的管理下都活不下去了,那才是天下大亂。” “啟稟殿下,一應事務,下官已經安排妥當了。如若殿下不放心,可以等下朝之后跟下官去查看一下,也好指教一下哪里有所不足,”卓敬抬起頭,對朱楩拱了拱手,然后又說道:“不過您乃是藩王,您的婚事,也是國家大事來著。” “你閉嘴,”朱楩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這個卓敬,簡直是個愣頭青。 眼看著劉三吾年事已高,恐怕過不了幾年就該退休了。 可是等劉三吾下去了,這個卓敬還在,也是個麻煩的倔疙瘩。 卓敬只是微笑面對,不過心中卻有些感慨,沒想到滇王殿下如此關注百姓民生。 再看看周圍,他不禁有些失落,沒想到自己竟然是和這些人同屬一個陣營。 唉。 歷史上,卓敬并非弄權的權臣,而是更加務實,他的剛正不阿只是對事不對人。 而他之所以不肯效忠朱棣,以至于被朱棣所殺,只是因為他當時已經是建文的臣子,加上認為建文無過,而朱棣乃是以清君側為名,自署官屬,自立為帝,實則是起兵造反的奸臣賊子,自然不肯妥協。 不過現在朱允炆還只是皇太孫,他效忠的自然是當今的皇上,所以卓敬對朱楩倒是沒有太直接的敵意。 甚至于,卓敬看看當著朱元璋的面,站在大殿之上,乃至站在武將隊列第一位,侃侃而談的朱楩。 再看看文官這邊,朱允炆陰沉著臉,卻只是低頭不語的樣子。 卓敬只能暗暗感嘆,太孫殿下頗有城府,心思深沉。 但是卻少了一絲果敢,多了許多優柔寡斷。 現在朱允炆才是皇儲,若是朱允炆敢主動站出來表達反對,就算是朱元璋也要考慮考慮。 可惜朱允炆就是這個性格,若不是朱允炆說出‘不要讓我擔負殺叔的罵名’,恐怕朱棣都不能成功。 既要削藩,又要面對朱棣的起兵造反,還敢說出這番話? 耿炳文直接傻眼了,這還怎么打? 要不你來? 也正因為朱允炆的優柔寡斷,或者說他有些懼怕朱元璋,導致文官們雖然感覺到了一些危機,乃至全體跪倒想要勸諫朱元璋。 可是缺少了朱允炆這個領頭羊,加上徐達、湯和與朱元璋鐵三角的默契配合,再有朱楩巧妙的轉移視線和避重就輕,這件事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過去了。 畢竟現在還沒給朱楩真正要冊婚呢,就算要鬧,也要等到真給他冊婚的時候不是? 于是朱元璋讓文臣們起來了,又如常討論了一番朝政,就準備散朝了。 只是臨走之前,朱元璋不忘叮囑朱允炆:“允炆,北邊的凱旋大軍今日就要班師回朝了,你可不要去犒賞全軍。” “孫兒知道了,”朱允炆答應道。 “退朝。” “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場突如其來的麻煩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朱楩還在郁悶,就連百官勸諫都不能讓老朱打消主意,看來他娶湯欣的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你小子,為什么徐輝祖會知道這件事?”湯和湊了上來,抓著朱楩的胳膊,冷笑道:“怎地?我女兒就那么差?是不如妙錦漂亮?還是哪里入不得你的眼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