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光是瑤族造反就已經搞得雞飛狗跳,一旦壯族也舉族揭竿而起,那可就要鬧大了。 然而朱楩可不怕他們去鬧,反而冷笑道:“你看看那些人,看看熟不熟悉。” 朱楩拿手指向隊伍里的瑤族隊列,還把侯大茍喊了出來。 侯大茍一臉復雜的來到那壯族孝子的面前,說道:“黃族長,好久不見。” “侯大茍?你還活著?”姓黃的壯族族長露出驚訝表情,因為侯大茍是從這支明軍隊列中出來的,怎么也想不到,侯大茍怎么跟明軍走到一起的。 這侯大茍可是造反了啊,不但殺了朝廷親封的許多瑤族土司官,甚至還殺了不少明朝官員以及官兵,怎么還能活著呢?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 而侯大茍則是為他引薦道:“黃族長,不得無禮,這位就是滇王殿下,還不快快見禮。” “滇王?”黃族長眼前一亮,又不敢置信的看著眼前朱楩。 朱楩點了點頭,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說道:“我就是朱楩,云南之王,此次以欽差御使的身份從京城出來,一路到這里才知道本地鬧起了瘟疫。我就是來解決這件事的。廢話少說,我且問你,你父親是否是瘟疫病死的?如果是,就帶去燒了吧。人死不能復生,但是活人還要繼續活著。同時昭告全城百姓,我要在城內準備發藥,讓得病的人明日去領藥。” 現在可不是擺譜的時候,救病如救火,天知道耽擱下去還有多少人會死于非命。 而且廣西也有多如牛毛一般的土司官,和云南一樣都是土司制度的地區。 所以這位黃族長才是當地的地頭蛇。 壯族地區實行的土司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時建立的數十個羈縻州縣,以其首領為刺史,施行土官制度。 所以當初的儂貞佑也被稱作大酋首。 而這位黃姓孝子,顯然就是本地壯族的族長。 而且這黃姓在壯族之中還是規模最大的姓氏,據說壯族的黃姓起源于隋唐時期的黃洞蠻演變而來的,還有一些是宋朝時期進入廣西的黃姓與壯族融合同化后形成的,于是他們家還講究入土為安。 其實入土為安算是中原漢族的禮儀。 再說一點就是,最早在唐至德元年,就有壯族首領黃乾曜,因為不滿唐代中后期,唐王朝在嶺南地區不斷加重賦役剝削,并設立買賣僚蠻人為奴,以輸入到中原的僚市,使民族矛盾激化。 于是黃乾耀自號中越王,在黃峒(今廣西大新縣西)聚眾反抗起義。 所以壯族中有黃姓這一漢族姓氏風格的姓氏,不足為奇。 黃族長聽著朱楩的話,開始猶豫不決起來。 畢竟棺材里的可是他爹,親爹啊。 哪能說燒就燒了的。 朱楩也知道有些強人所難,但是不得不說道:“如果連你都不以身作則,其他人該如何效仿?如今瘟疫肆虐,如果伱們自己都不想自救,本王又該怎么救你們?難道你們真要逼守城門一個個等死嗎?” 本來朱楩不知道這黃族長的身份,而是入城以后恰好撞見這個隊伍,于是打算高調行事。 他是準備抓一個典型,不是為了立威,是為了讓全城百姓知道自己來了,讓人知道自己是來干嘛的,以及讓人明白,死尸身上也會潛伏病毒,甚至還會釀成大禍。 所以死尸必須燒,不燒無法徹底消滅病毒。 瘟疫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難以徹底凈化所有病毒,只要留下一點隱患,就跟那草根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朱楩又不可能一輩子留在廣西,連自己老家云南都待不住,若是廣西再復發怎么辦? “知不知道這一路上光是本王看到的,就死了多少人?你們城內又死了多少人?這么多活人,換不了你爹一具尸骨?黃族長,別給臉不要臉,”朱楩見黃族長不說話,終于不耐煩的,開始施加壓力。 要是你不肯燒你爹,那我連你全家一起揚了。 黃族長咬咬牙,終于下定決心:“既然您是那位名滿天下的,撫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滇王殿下,那我信您。來呀,不去墳地了,抬去咱家祖宗祠堂。我去祖宗堂前,當著我爹的令牌訴說此事,你們在棠外架火,送老爺子最后一程。” 壯族雖然也有神靈信仰,但是并不盲目崇拜,也就是所謂的迷信,更多的時候都是祭拜祖先。 所以黃姓雖然是壯族沒錯,竟然也學著漢族立有祖宗祠堂,還有牌位。 朱楩心里覺得怪怪的,你到底是壯族還是漢族? 因為儒家最講究一個出身,比如立嫡立長,就是對出身的要求,而祖宗祠堂,更是把出身要求到了苛刻,包括族譜也有極其苛刻的條件,一般人都上不去族譜的。 能上族譜的,必須是嫡系一脈,庶出的是沒資格的。 就連之前講江南世家時,那些分出去的分家,其實也是嫡系子弟分出去的,而不是庶出子弟,庶出子弟完全沒有任何地位和資格。 說句難聽的,庶出子弟死后別說入祠堂了,連生前都沒資格進祠堂參拜,除非有權有勢了,那當然不同一般。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黃族長能夠明事理,朱楩也很欣慰。 當下,黃族長掉頭帶人,抬著棺材去了祖宗祠堂,就在祠堂外面的大街上,把棺木架在木柴上,直接一把大火給他爹火化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