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陛下這又搞了個大動作啊。 朱楩同時讓人傳令大明官報,讓負責官報的兩個哥哥潤色,火速發報然后傳達天下。 這是要抓緊時機立刻落實下來,以免夜長夢多。 等全天下人認了新政策,不怕百官和世家還能起什么風波。 至于朝廷要具體怎么實施下去,包括新的稅收政策怎么搞,還有養廉銀子與火耗歸公等問題如何去算。 不是還有朱楨這位監國在嗎。 朱楨:有種上了賊船的感覺。 不光是朱楨,如今連朱元璋都成了朱楩的常務副.手。 朱元璋如今算是真正明白了,朱楩當初說的,所謂的他的時代大船是什么意思了。 哪怕還未見識到所謂全世界的新面孔,他也先見識到了新時代的到來。 這一項項政策改革,不可謂不讓人驚心動魄。 朱楩從登基以來,才不過一個來月,就已經接連推出數個聞所未聞的政策。 可偏偏這些都是利民利國的利好政策,朱元璋不但沒有半點擔心,反而無比支持。 只要是為了百姓,就是得罪了百官,得罪了所有世家,又有何妨? 他在乎嗎?信不信把你們全族屠了?看看誰怕誰。 這可是洪武大帝,他支持朱楩還來不及,又怎么會擔心。 所以也沒有百官敢來找太上皇求情阻止新皇。 開玩笑,他倆是一頭的啊。 那得是多想不開,多作死。 同時因為朱楩明白信息的重要性,以及輿論的影響有多大。 于是朱楩自上位以來,就很重視大明官報。 明明明朝早就有自己的報紙了,可朱元璋卻沒有利用起來。 朱楩也因為知道大明有自己的官報,所以從未想過私自開設報紙。 這不叫發明,而是叫抄襲,何況沒有官府批文,私自開設抵報可還行? 咋地,你想學黃巾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是吧? 不說朱楩之前有沒有那些權力,他當時想的可是低調發展偷偷發育,沒想那么高調的。 全是思倫發那個老東西,非得搞什么定邊之戰,朱楩以十數萬人打敗了六十多萬敵軍,這才一下子出名的。 不然他可能還貓在云南等老頭子仙逝呢。 話說回來,朱楩一口氣把兩個哥哥,還是兩個頗有才情文學的十一哥跟十六哥丟到大明官報,還真是適合他們兩人。 如今朱椿與朱栴在報館里面,每日率性而為潑文灑墨,終于可以盡情發揮他們所擅長的領域。 就是有的時候他們的文有點太深奧了,到處都是據典引經,文是真夠文的,也太文縐縐了,就不怕百姓能不能聽懂? “我的十一哥和十六哥唉,你們別只顧著顯擺你們肚子里的墨水,也給我考慮考慮啊。這大明官報是要通傳天下的,你們覺得到了云南,有幾個人能讀懂?能認識字就不錯了好吧。給我修改一片白話文,”朱楩這一日來到了報館,在看到最新一期的報紙模版時,直接傻眼了。 他倒不至于看不懂,但是看起來也一樣有晦澀難明的地方。 他都懷疑這哥倆是不是天天捧著四書五經在那里一邊翻一邊寫的。 “這不是很好嗎?這文風,頗有大家風范,”劉三吾卻持反對意見。 大明官報本來就是由翰林院的文生官員負責的,而劉三吾正是翰林院大學士。 雖然現在大明官報由兩位王爺接手了,可聽說陛下來了,他還是趕緊前來迎駕。 朱楩沒好氣的看著這個倔老頭兒,見他還在那里搖頭晃腦,品評那些文章,說道:“朕是要讓天下百姓知道朝廷的政策是怎么回事,要讓他們理解咱是為他們好,更讓他們知道今后朝廷是站在他們這邊的,連當地官員也要遵從朝廷政策,免得再發生之前杭州知府欺上瞞下獨斷專行橫征暴斂的事。” “可是現在別說百姓能不能看懂了,就連朕。不是,怕是連地方讀報的人都不懂那些典故,還怎么讓百姓明白其中道理?很多時候,不是你文化水平高就行了,要讓別人能明白你的意思,這才是關鍵。” 朱楩差點說漏嘴,他是真的對吟詩作賦這一類不擅長啊。 朱椿與朱栴對視了一眼。 “那就遵從陛下安排吧。” 哥倆倒是好說話。 一個蜀秀才,另一個也是書生文人的風范,看起來就好欺負。 呃。 于是按照朱楩的要求,兩人又帶領翰林院的一眾官員,開始翻譯出一篇白話文,然后只等以活字印刷刊印出來,再發往全國各地。 印刷術乃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到了北宋更是開創出了活字印刷,比德國的鉛活字印刷術早了幾個世紀。 而且在北元的時候,元代王禎還創制了木活字,以及發明了轉輪排字。 到了明朝,如今用的乃是銅活字,至少進行排版,很容易就能批量刊印冊子。 如今包括羅貫中的那些,民間都能大批量生產,更不用說朝廷要印刷報紙了。 (ps:休息一天,所以今天和明天都是一章。稍微想想還有哪些坑要填。) (本章完)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