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inf 出得朝陽門,行不過十里,遙遙就見一隊人馬蜿蜒而來。 當先銅鑼開道,豎著‘肅靜’‘回避’牌子各一對,青旗八面,飛虎旗、杏黃旗、青扇、兵拳、雁翎刀、獸劍、金黃棍、桐棍各二,旗槍四。 另有一標千余挎刀、背火銃的標兵兩側護送,中間簇擁兩架車馬。當先一架四匹拉車黃驃馬高矮、胖瘦如出一轍,內(nèi)中正是督憲陳宏謀。 待過得一亭,護送標兵原地駐留,只余二百多號人簇擁著車馬前行。李惟儉與吳海平不敢怠慢,緊忙閃在路旁躲避。 待那馬車經(jīng)過,李惟儉恭敬作揖,抬眼便見車簾掀開一角,露出內(nèi)中一五旬開外的封疆大吏,一旁還端坐著忠勇王。 李惟儉目送隊伍遠去,躑躅著思量良久。那吳海平看得心生艷羨,禁不住說道“大丈夫當如是啊!” 頓了頓,瞥了李惟儉一眼,吳海平說道“公子莫急,以公子之才,來日必入得陳督憲青眼。” 逆勢而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般人物自然讓李惟儉心生敬佩。只是他心中很清楚,他與陳宏謀走的是兩條路。 陳宏謀要做的是功在當代,而李惟儉圖的是利在千秋。他這條路注定毀譽參半,來日不知多少小民傾家蕩產(chǎn),會將李惟儉祖宗十八代盡數(shù)罵個遍。可待過上百年,待這片熱土掙脫了束縛,打破了三百年魔咒,人們便只會記得他的好兒。 想明此節(jié),李惟儉自失一笑,搖頭道“這話有些早,我不過是個秀才,過了秋闈也不過是個舉人,哪里那般容易入得陳督憲青眼?走吧,今兒早些回去,讀書,溫習功課,總要先過了秋闈再說。” 吳海平應下,二人撥馬往回返。 卻說四匹馬拉著的馬車里,陳宏謀與忠勇王并肩而坐。忠勇王向來沒架子,方才宣了圣旨,遷陳宏謀為吏部尚書,隨即便死皮賴臉的與其擠在了同一輛車里。 方才匆匆一瞥,忠勇王已然瞥見了李惟儉。待車簾落下,忠勇王就道“天官,那少年天官須得留意了。” “哦?”陳宏謀心道,這莫非是哪家的勛貴子弟? 忠勇王卻神秘一笑“此人名李惟儉,乃是前國子監(jiān)祭酒李守中之侄,如今來京師是為了八月實學秋闈。李復生雖來京師不久,卻折騰出好大的能為來,就連圣人都稱贊連連啊。” “長江后浪推前浪啊,這李復生到底做了何事?” 忠勇王嘿然道“且容本王賣個關子,只待進了城天官一看便知。” 陳宏謀心中愈發(fā)納罕,不知李惟儉到底做下了何等大事。車轔轔、馬蕭蕭,轉眼到得朝陽門前,忽而隊伍停下,有騎士稟報,說前方有中官來傳旨意。 陳宏謀并忠勇王連忙下了馬車,就見傳旨的乃是老熟人,大明宮總管太監(jiān)戴權。 擺下香案,陳宏謀跪地接旨,戴權展開圣旨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圣賢治國,皆賴英才輔翼。有功于國,得信于民者,實國家之棟梁。咨爾吏部尚書陳宏謀,才德兼?zhèn)洌?jīng)世致用。特晉東極殿大學士,賜宅邸一座,金千兩……欽此!” 陳宏謀拜道“臣慚愧,于國未有寸功,怎可愧領此職?還請圣人再行思量。” 宣麻拜相,講究三辭三讓。是以戴權也不以為忤,笑吟吟收了圣旨,說道“陳天官,驛館只怕刻下人滿為患,不若陳天官還是先行入住圣人賜下的宅邸吧?” 陳宏謀拱手應下,隨即重新上車,隊伍進得朝陽門,朝著圣人賜下的宅邸行去。 因著早有傳聞說今日陳宏謀入京師,是以朝陽門大街兩側早已擠滿了圍觀的百姓。 陳宏謀盛名在外,京師百姓紛紛翹首以盼,待隊伍行將過來,合掌叫好者有之,當街告狀者有之,更有百姓奉上吃食以迎新晉當朝首輔。 饒是順天府衙役彈壓,這隊伍也行得極慢。待過得一陣,忠勇王忽而掀開窗簾,指著不遠處道“天官且看,那便是李復生折騰出來的物什。” 陳宏謀細細觀量,就見臨街兩處商鋪間不知何時多了塊空地,四下帷幔遮擋,其后一圓筒建筑拔地而起。一走一過,陳宏謀沒瞧明白。 因是問道“那到底是何物啊?” “水塔。” “水塔?” 忠勇王這才笑著將前后因果說將出來,待聽聞李惟儉只靠著打甜水井的法子便紓解了國用之困,陳宏謀當即笑著連連頷首“不錯,此子倒是有些治事之能。待來日,老夫總要見上一見。” 忠勇王笑著沒言語。心道見了又能如何?那李復生早就定下心思,只待秋闈一過就進內(nèi)府了。 其后三辭三讓自是不提,只六日后,陳宏謀晉東極殿大學士,當朝首輔,領吏部尚書職,風風光光走馬上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