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論何時人們都面臨選擇,選擇的結果卻不一定會讓每個人都滿意。有時候英雄和普通人都已經盡力,一切依舊無法挽回。也有英雄心懷對正義和希望的向往,墮入無盡殺戮的輪回,被殘酷的現實磨平了心靈,甚至想要殺掉過去做出選擇的自己。做出選擇,一路堅持,到最后一刻回首過去卻感到后悔的情形并不少見。現在的你面對‘世界毀滅’的結局,是堅持還是后悔當初的選擇呢?” 奉上最后的疑問,李林便不再開口,默默等待羅蘭的答案。 這道問題絕非簡單的二選一送分題。 嚴格說,這應該算是一道送命題。 如果羅蘭選擇“會后悔”,等于否定了他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那些東西。 如果羅蘭選擇“不后悔”,那只能證明他是個堅持自己的正義的人,此前他所說的“除了扣板機之外的選擇”,最終很可能還是一場空。 這不是能輕易回答的問題。 但羅蘭不認為這是李林有意刁難,也不是李林事到如今還執著于毀滅世界的表現。 沒有了下指令的人,過去的指令也已經消除了,支配和毀滅對他沒有任何意義。 如今是他自己判斷,自己選擇。 判斷和選擇的依據就是羅蘭的回答。 知性生命和世界不應該就此毀滅——認知到了這一點的蓋亞放棄了執念,停止了毀滅世界的計劃。 知性生命和世界是否值得救贖——羅蘭的回答將決定李林的行動,還有世界的命運。 不同于蓋亞,李林并不會對過去的陰影念念不忘。相對的,他也對未來沒有什么特別的期盼。 如果世界得救后依然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將所有教訓拋諸腦后,那么就此毀滅也不錯——身為極致虛無主義者的李林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 ——反過來說,也就是如果能讓他覺得“世界還有拯救的價值”,他會阻止這一切。 難點也就在這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