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官道之上,先是數十騎馳騁而過,騎士背后皆是插著三桿小旗,他們有一個稱呼叫鴻翎急使。 鴻翎急使是西漢時期設立的一種職業,起初是用來傳遞邊疆緊急戰事,一般看到鴻翎急使在騎馬狂奔,人們第一時間的想法絕對是“哪里的邊境被胡虜突破了?”之類。 一直到劉徹時期,漢軍屢次出塞戰而勝之,鴻翎急使總算是脫離了給人“報喪”的印象,轉為一種“報喜”好的一面。 不管是西漢還是東漢,甚至是諸侯亂戰以及西晉、東晉,漢人早就習慣有點什么大事就會有鴻翎急使在策馬狂奔那么一回事。 “竟然多達三十二名鴻翎急使?”石仲現在可不是剛出村的愣頭青了,自認來了長安之后變得見多識廣:“出了什么事?難道是丁零人入侵西北?!” 西北人對丁零人并不陌生,他們的祖祖輩輩接觸到的異族足夠多,以羌人接觸得最為頻繁,另外就當屬丁零人。 早在丁零人還是草原小偷的時候,其中的很多丁零人就是棲息在河西走廊,他們并不效勞于匈奴人,經常與羌人混在一塊去偷匈奴人的牧畜,小偷民族的由來就是那么一回事。 現在的西北就是西漢時期的河西走廊,漢人到來之初是絕對的少數,那個時候羌人和丁零人由匈奴人的麻煩變成漢人的麻煩,一直到東漢末年都沒能解決這個麻煩。 數百年過去了,羌人長期生活在西北以及周圍,丁零人什么時候跑向草原沒人清楚,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不過曾經的張氏涼國可是緊鄰著西高車,真沒少和丁零人發生沖突。 在石仲出西北之前,丁零人有幾次突入西北搞事,被冉閔率軍所擊敗,后面冉閔更是率軍追殺到西高車境內。 “不能吧?”張丁一臉的不相信:“驃騎將軍不是再次率軍北征嗎?” 石仲稍微一想也覺得有道理,冉閔又再一次入侵西高車,丁零人這當口怎么可能入侵西北嘛。 長安現在依然還是一個大工地,新城的土地平整是在六月份的時候完成。城內用了相當數量的勞動力挖掘溝渠,后面修葺之后又用石板覆蓋起來,成為地下排污渠。后面是一片又一片有規劃的建筑物坐地而起,被嚴格劃分了中、低、高商業區、中、低、高住宅區、中、低、高休閑區。 漢國是很認真地在建設新長安城,本著千年帝國的態度來規劃,除了宮城之外并沒有建設城墻,城區是隨時等著人口暴漲之后再擴出去。 新長安占地非常廣,南邊緊鄰秦嶺,東面一直延伸到霸水東岸,北面直接將霸城給抹掉,西面快逼到豐水,要真說出一個面積概念,長度接近一百二十里,寬度有個八十多里,足足夠驚人的九千六百平方里的面積。 新長安占地九千六百平方里很大?其實也就現代帝都的差不多一半,還包括了王族的宮闕群、休閑宮和林苑,又有平常的住宅區、休閑區、商業區,甚至是有農耕區,真算不上有多大。 對了,劉彥即將稱帝,一旦稱帝就什么規格都要落實,其中就包括建造寢陵,到時候又得去洛陽那邊劃一塊地。 為什么寢陵選在洛陽那邊?因為那邊有邙山。自東漢之后,歷朝歷代的帝王選擇寢陵都是在邙山,也就有了那處是諸夏龍脈的說法。一些未能統治諸夏舊有全境的朝代才會另選寢陵地址,基本上有沒有條件在邙山建造寢陵,也是看一個王朝是不是做到了至少統治諸夏舊地。(明朝倒是統治諸夏舊有全境還有擴張,就是帝陵沒選邙山) 新長安占地足夠大,住宅的劃分也就顯得寬松,規格不同的住宅區除了必要的道路之外,錯落的就是各種休閑場所。 所謂的休閑場所可不止是林園或公園之類,還存在跑馬場、蹴鞠場、歌舞園、戲曲廳,自然也就包含了各種飲食場所,說白了當成娛樂區就對了。 不用多猜,規劃會搞成那樣,完全就是有劉彥的干涉,得到了廣泛的好評。 分中、低、高三種規格,自然是人有貧、窮、富、貴之別,屬于什么規格不但看地段,還看建筑物本身。例如富貴區的宅邸占地就非常大,不但劃分主舍、分廂、客樓,還有必要的花園,講究一些甚至都能自己挖個水塘。普通人家就是一座房舍,有個前院或是后院能夠種種菜就算是好事。 一般被劃分富貴的區域離宮城就越近,官方沒限制誰不能購買入住,就是誰自己心里沒點數,自己就是個沒權沒勢只是有點錢的人,住在滿是朝中重臣或勛貴的區域,生活能自在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