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前車之鑒,衛良其實不用他特意囑咐,就把心思的重心放在這上頭,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發揮到了極致。
或許是衛良盯的緊,也可能是肖統領顧慮著朝廷還需要許懷義,不敢這會兒下手,總之,一直到戰事結束,許懷義都好端端的。
當然,小傷不斷,倒不是來自叛軍刀劍,而是攻城時的爆炸。
是的,他還是復制了之前平叛的招數,招數不怕老,管用就行。
按說他是主將了,炸城門這樣危險艱巨的任務完全不需要他親自上陣,但強烈的責任感讓他無法坐在營帳里等結果,而讓手下的士兵去赴死。
叛軍早就防著這一手,城門口那地兒簡直防衛到了水潑不進的地步,所以尋常的將士就算豁出命去,挨不著邊兒也已經倒下了,那還咋炸城門?
離得太遠,炸藥也起不到爆破的效果。
許懷義沒來之前,這招也用過,事實證明,不管派出去的人有多悍不畏死,都以失敗告終,否則,也不會久攻不下,被逼的連連敗退了。
所以,這一招,眼下只有許懷義才能做到。
許懷義借助房車這個外掛,能隨時隨刻的隱身避開叛軍密集如雨的箭矢,才有驚無險的炸開了城門。
城門一開,后續作戰就沒啥太多懸念了,正面硬剛就是。
真刀真槍的拼命,朝廷的兵馬還是很有優勢的,一來到底是正規軍,二來,數量上也碾壓叛軍,叛軍雖號稱二十萬,可大半是臨時征調的百姓,算草臺班子,站臺漲漲聲勢還行,打起仗來,就不堪一擊了。
真要掄起來,楚王的精銳部隊,也就五六萬,而朝廷兵馬,除去折了的,后來支援的,可是超過了十萬人。
十萬對六萬,若是硬剛還贏不了,那大雍也真該亡了。
接下來的奪城之戰,勢如破竹,九月底,終于將叛軍占領的城池都收復了,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卻也幾乎把叛軍滅了七七八八,剩下的殘兵敗將,不足萬人,狼狽坐船逃回海外荒島!
許懷義沒追,他帶的兵不擅長水戰,貿然出海,風險太大了。
況且,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留著楚王在,對永平帝來說,就是在他心口扎下一根刺,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過河拆橋的可能性。
畢竟飛鳥盡,才良弓藏,狡兔死,才走狗烹。
楚王沒被斬草除根,他才有存在的價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