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吃過飯,村民們分了兩撥,一撥去采摘柿子和核桃,另一撥留下,護著各自家里的糧食和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 留下的基本都是女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青壯年都拎著麻袋、背簍,急吼吼的往山腳那片林子里跑。 孩子們吆吆喝喝的,跑的更歡。 許懷義帶著顧小魚也去了,其實車里的核桃和柿子還有很多,足夠路上吃的,但他也不能別具一格搞另類不是? 于是,湊熱鬧摘了大半麻袋核桃,還有一筐子柿子,背回去讓顧歡喜收拾著,他又四下轉悠去了。 相較忙碌的連說話都顧不上的村民,此刻的許懷義,可就悠閑了,但硬是沒人編排他偷懶,只當他又在幫著大家伙兒尋摸吃的。 而事實上,尋摸吃的,是順帶,他職業病犯了,就是好奇這里當年到底發生了啥慘絕人寰的案子,導致整個村子的人被團滅個干干凈凈。 媳婦兒不讓他管,他也沒能力管,但擋不住看看嘛。 這一看,倒是讓他找到個池塘,池塘不算大,里面的水也干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些破敗的殘荷,要是文化人見了,怕是要觸景傷懷的吟詩一首,而許懷義兩眼放光,只想到了藏在底下的嫩藕。 他也不能吃獨食,于是把其他村民都喊了來。 村民們已經把村子周圍的核桃、柿子都劃拉到自家去了,聽到許懷義說又發現了旁的吃食,顧不得休息,就又都風風火火的拎著麻袋,往這邊跑。 但看到池塘,就有些傻眼了。 吃的在哪? 不怪村民們見識少,而是北方本就水源少,就是有,在鄉下這種地方,也沒人養荷花,甚至都不曾見過。 只有錢的大戶才會養,但也不是奔著吃藕,而是為了附庸風雅賞花。 許懷義解釋后,村民們才明白了,原來這就是荷花,原來荷花的根莖叫藕,還藏在淤泥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