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懷義神色自若的道,“學生初到京城,便被安置到那里,對那些傳言所知不多,但安頓下后,學生和其他村民,倒是沒什么異常感觸,吃的飽,睡得著,日子還算自在,也或許是學生才疏學淺,窺不見全貌。” 對方清了下嗓子,雖然不想八卦,但他是真的好奇,難得碰上個湖田村人,肯定得打聽一二,“也可能是寶靈寺的智信大師超度的功勞,據說,那天夜里佛光普照,方圓幾里都看到了,亮如白晝,果真有此事?” 其他人也都好奇的看過來。 許懷義道,“不敢欺瞞大人,佛光普照確有此事,亮如白晝也說得過去,但方圓幾里……屬實夸大了,當時學生便在現場,實際上,只照亮了大約有十幾米那么大的一塊地方。” 繞是如此,對方還是不免驚嘆出聲,“那已經很厲害了,聽說,當時還有佛家的唱誦之聲,從遙遠的天際傳來,震耳欲聾、發人深省,經久不息,現場就點化了許多信男信女,可有此事?” 許懷義低著頭,嘴角抽了下,“回大人,唱誦聲確實有,但沒有震耳欲聾那么夸張,也沒有經久不息,實際上,大約持續了一盞茶的工夫,不過,唱誦聲深遠悠長、洗滌靈魂,倒是有的,學生當時聽的時候,便深有感觸。” 對方聽完,意味深長的道,“你們的運氣倒是不錯。” 許懷義又不傻,哪會接這話?立刻謙卑的道,“都是佛祖保佑,皇恩浩蕩。” 對方點了下頭,沒再拉著他聊,擺擺手,“去外面等著吧,下午就知道筆試成績了,若能通過,再繼續后面的考試,若不然,就只能等下次機會。” “是,大人。” 許懷義離開后,對方才翻看起交上來的答卷,作為常年監考閱卷的先生,他對這些打算走武舉的考生,早就不報太大希望了,雖說時下是要求文武并重,可真能做到的實在是鳳毛麟角,這才導致他們出題一年比一年簡單,不如此的話,就沒幾個人能通過考試了,尤其是這些平民學生。 所以,當他看到許懷義的那把毫無美感的字跡時,一點不意外,不過,越往下看,倒是越稀奇。 咦?這題目答的正確率非常高啊。 他越看越滿意,尤其是最后的題目,許懷義寫的那篇文章,沒啥文筆,但拋卻錦上添花的文采,剩下的卻有理有據,很是務實,這對武將來說,就足夠用了,而且,也從中能看出許懷義在軍事上的獨特見解。 這是一個好苗子呀。 既然是好苗子,就得仔細護著,對方皺眉思索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