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進了農歷五月,小麥開始收割,沒有現代化儀器的古代,一切都只能靠人力,頂著個大太陽,彎著腰在地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其辛苦可想而知。 為了不讓麥子過于成熟而落在地里,也為了避開極端天氣帶來的傷害,所以還得搶收,于是,這階段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許懷義便從災民新村里,雇傭了許多人手,自從去年朝廷把他們安置下后,這些災民也一直在想法子積極自救,尤其翻過年開春后,不少人去開荒山,也有進城去找活兒干的,也有無奈之下賣身到大戶人家為奴為婢的,甭管哪樣,都是為了活下去。 所以,許懷義雇他們去收割麥子,每天給工錢,還管兩頓飯,他們都干的特別賣力,誰都明白,若是表現的好,說不準會被留下,給顧家當佃農或是長工,那就相當于有張長期而穩定的飯票了。 揣著這種念頭,那現場干活的氛圍,簡直熱火朝天,卷的顧家的下人們都有了壓力,深感再不努力,分分鐘就被淘汰的節奏。 一時導致整個麥收期間,干活效率暴漲,十天不到,幾處莊子上,兩千多畝地的麥子就都進了打谷場,然后再晾曬幾天,分裝好搬進了一早建好的糧倉。 倆人商定后,便很快睡去。 這么多地,收成自然不差,許懷義卻一點沒賣,都囤積了起來,還讓人悄悄的運了一撥,送到了新宅子里,把他設計的地窖塞得滿滿的,看著就讓人心頭踏實。 三歲的娃娃,不止要學習,還得種藥材,管理鋪子嗎? 許懷義對自家閨女信心滿滿,“咱阿鯉可是天才寶寶,三歲足夠了。” 許懷義‘無理取鬧’,逼的韓鈞說出了對他欽佩的軟話,又低頭認了錯,才不逗他了,耐心的給他解釋了下,百姓的支持和愛戴有多重要,深入淺出,跟當場做了偏議論文似的,提出論點,再一二三逐條論證,最后得出總結,讓看的人信服。 “行吧,那以后配置肥料的濃度,就定下這個比例了……”顧歡喜指著中間的那個數字,“這個比例,畝產量差不多就是八百斤左右。” 許懷義繼續道,“還能開藥鋪呢,回頭我多買些荒山,收完麥子,再把高粱豆子啥的種下去,雇的那些災民就沒活兒干了,正好去開荒,頭一年種豆子之類的養養地,之后就試著種些藥材,那時候,咱閨女也大點了,能跟著焦大夫認草藥,正方便給她練手。” 而這樣的官員,帝王看重,百姓愛戴,同僚欽佩,這不就是為官的最高境界? 這理由,太有說服力了。 最后,許懷義又道,“當然,跟種子可能也有一定關系,若不然等秋上種的時候,我換一些麥種給你們,大家伙兒都試試,咋樣?” 反正,江墉十分心動,還親自換上短打,跟著下了地,也實實在在的干了三天,累的老腰差點廢了,可為了給孩子做個榜樣,硬是撐到最后。 韓鈞勉強被說服了,不過,該心疼外甥還是心疼,回來后,每日盯著他湯湯水水的補身子。 許懷義借著雇傭災民的機會,暗地里也買了不少人回來,為了遮人耳目,就交給了韓鈞幫著安置,都放在了偏僻的莊子上。 “合適嗎?” “……” 顧歡喜聞言,嘴角忍不住抽了下,“阿鯉那時候才三歲……” 許懷義明白他的意思,慢悠悠的道,“文臣武將的支持,自有咱們操持,但感受底層百姓的不容易,咱們說再多,不如讓他去親身體會一把,如此才能印象深刻,牢記到腦子里。” 許懷義用一句話總結,“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不然,連那個位子都坐不上去,當不上帝王,就算懂百姓疾苦又能做什么呢? 當然,其他孩子也都有,顧歡喜對他們,在衣食住行上一視同仁,從來不搞特殊化,從湖田村回來后,就讓焦大夫開了滋補的藥膳,不光孩子吃,大人們也都按時服用,她還自制了些面膜,讓孩子們保養小臉和手腳,如此養了七八天,一個個的就恢復了之前的模樣。 村民們都注意到了,收割的時候,還特意抽出空過來看了幾眼,熱烈又好奇的估量著這塊地的畝產量能有多少,而最后的結果,讓他們大為震驚。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農業是重中之重,農業搞好了,百姓們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便是官員最值得炫耀的的政績。 韓鈞啥也不多問,就接下了這事兒,訓練的時候,也極為用心用力,等到隊伍有了雛形,定下了章程,他才從外面趕回來。 等他回來的時候,麥子已經收完,連下半年的高粱和豆子都種下去了,種的時候,許懷義又帶著幾個孩子請了假,老老實實的干了三天活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