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記者是一個萌妹子,雖然擁有駕照,但是從來沒有實際開過車,但是,沒吃過豬肉還看過豬跑!】
【別的戰車那都是膀大腰圓,甚至是達到了好幾個人那么高,但是面前這個戰車不愧是“貓貓車”的名字。】
【總長度不超過三米,兩排座位十分擁擠,而且沒有車門和車廂,只有兩個車架在旁邊矗立。】
【而這樣的逼仄的體型,卻擁有六個輪胎,看起來呆萌可愛,非常緊湊。】
【這樣的體型真的能夠應對復雜的測驗項目嗎?記者心中打鼓,不由得看向了發明人。】
【“放心吧,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來木先將胸膛拍的震天響,并且表示記者也可以上手,駕駛體驗一下。】
【記者當即表示女司機不可取,而且她還不想要魂歸地府,她知道自己的技術,還是不做這樣作死的事情了。】
【但是禁不住來木先的軟磨硬泡,最后還是決定試驗一下。】
【上了車之后,簡單的結構就讓她震驚了,沒有任何方向盤,有的只是類似于摩托車一般的握把。】
【這么簡單的結構讓平日里騎著電動車上下班的記者震驚了,迫不及待開始上手,甚至秀了一把漂移轉彎,意猶未盡。】
“嘖嘖嘖,戰爭最重要的是保障能用,越是復雜的結構,越是不穩定,所以說千百年來,后勤運輸最重要的還是船只和騾馬。”
大明朝,朱元璋感慨一聲。
實際上,在蒙古人統治時代,大元王朝的驛站開發出了最簡單的鐵路運輸,也就是馬拉貨車,在軌道上飛馳。
因為疆域廣大,所以這種運兵模式非常受忽必烈重視,不計成本的投入。
但是在他死亡之后,這種便捷高效的模式被繼任者給廢除了,一方面是確實費錢,一方面就是故障率太高。
不提其中的損耗,光是馬匹就比平時作戰和運輸死亡的多。
如同第一次世界戰爭那個時候,馬拉大炮累死了多少馬匹。
道理相同,所以蒙古人很快棄之不用。
歸根結底,戰爭器具,唯一的要求就是皮實耐操,更多的就是便捷上手和建造成本低下,取材廣泛。
這幾點,貓貓車都具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