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隨后送入焚尸爐,在火焰的作用下,將尸體焚燒為灰燼!】 【點火30秒,人的毛發(fā)、衣物都會在全部燒光,十分鐘之后,全部的皮膚組織開始碳化!】 【在這一過程中,尸體可能由于肌肉受熱收縮,產生“尸變”的假象,因此,在焚尸的過程中,一般是不允許觀看的!】 【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人體就會焚燒為灰燼與骨頭殘渣!】 【在焚化結束之后,產生的灰燼會被收集到專門的容器之中,等到殯儀館工作人員交付給你之后,便是這樣一個小盒子!】 畫面中,將火葬的流程圖完整的解釋了一遍。 顧笙不明覺厲,而天幕下的諸多觀眾可謂是眉頭緊鎖,心神震撼。 這就是火葬? 這分明就是把尸體挫骨揚灰吧! 無數人心中腹誹,對于那些老百姓來說更是一個個側頭過去,似乎是不敢觀看天幕中的景象。 他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東西從來沒有提過人為什么要土葬,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一句話,“入土為安”! 但此刻看天幕上出現的東西,分明是徹底將這一準則給取締了。 至于這什么所謂的火葬,在眾人看來更是心底發(fā)寒。 這是哪門子的葬禮? 這簡直就是在侮辱先人的尸體! 大宋。 徽宗治下的文官集團看著天幕上出現的畫面,瞬間就鬧了起來。 “孝經有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所謂火葬根本就是謬論,人之軀體豈能如此侮辱?” “有道是千金之軀,為何要在死后還經歷這般焚身之痛?” “若是我家族之中敢有人提此建議,老夫要硬生生剮了他的皮!” “傳聞中人雖亡也,其靈尚在,行此焚身火葬之事豈不是要將人之心靈完全焚毀?” 要知道,秦漢之后宋朝對于儒家思想可謂是研究最深。 對于身體完整性的重視,也是遠超其他朝代。 此刻看見天幕上出現了火葬的字眼,自然反響極大,要不是尚在朝堂之上,恐怕已經直接嘩變起來。 徽宗趙佶嘴角微微抽動,草草便宣布了退朝。 與這群人討論什么火葬不火葬的? 倒不如再去練練字,昨天那天幕上的西域畫面可真壯哉! 然而。 在此刻的王城之外,天幕下的無數百姓卻是心神微動。 聽聞那些佛法大師說過,大師們死后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永登極樂! 更何況看起來火葬比土葬要方便多了,對于那些窮苦百姓來說,找一塊合適的墓地并不便宜。 但,天幕上的火葬方式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大元。 王帳之內,正在嘗試“烤全羊”的忽必烈忽然有些反胃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