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四更! 周揚其實也沒料到竟然會碰上這么一茬。 但是更超出他意料之外的是,林建永找他,談的竟然是關于上次省委宣傳部要走的那篇文章的事情。 “講話原稿我已經看了,觀點很新,理論功底嘛也扎實,都說你周揚是我們南江省廳級干部里面的實干派,但是我看前面還要加一個學術派。” 辦公室里。 林建永把手上的一份理論月刊放在桌子上笑著說道。 聞言周揚心底也是一動。 在他看來,林省長這是一語雙關啊。 但問題是,學院派的這碗飯可不好吃。 不過時下的南江省,恐怕自從跟譚書記決裂之后,不少人都會認為自己已經變了旗幟吧。 然而周揚很清楚,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墻頭草,不管如何,自己身上東海的烙印是不會變的。 好在跟譚文山決裂之后的經歷也讓他明白,在南江省這個地方乃至南江省以外更為廣闊的天地,陣營的不同僅僅只是決定了決策站隊的問題。 但是只有真正堅守底線,身具家國情懷才會具備超越陣營的視野。 在這一點上,林建永顯然比譚文山更高一籌。 不過這并不是在否定譚文山的政治眼光,只不過作為東海陣營打入南江的前哨,譚文山身上背負的東西實在是多了一些,到頭來還是為鄔俊強做了嫁衣而已。 “行了,我也不耽誤你的功夫,今天來省委有事吧?” 跟周揚聊了一會兒,其實這一次林建永找他過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讓周揚把這篇文章中間的某些思路繼續深挖一挖。 作為南江省最為重要的政府理論載體,理論月刊一經發布就在學界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尤其是周揚提出來的關于構建一體化城市治理機制,推動城市治理向社會共同體治理轉變的思想,據說得到了某位重要領導的親自批示。 何副總的秘書一大早就打電話到林建永這邊,讓他提供周揚在市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原稿。 理論指導實踐,并且不斷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傳承,這是共和國執政精英們從革命戰爭年代就保留下來的優良傳統。 同樣是一個現代化高效率的政府所具備的非常鮮明的特征。 林建永也知道,周揚雖然年紀輕輕,但是理論研究這一塊,在南江省的廳級干部里面,讓是走在相當前列的。 第(1/3)頁